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观望风向[2/2页]

    因为传令的时候,府城还派出了府衙的官员作为监督,所以地方上的那些县府,办事的效率顿时奇高。

    对于调遣县兵,还有县内精锐乡勇的命令,执行的相当快。

    不过五天时间,除了正在被围的新化县外,来自其它九县的县兵乡勇们,已经汇聚到了府城。

    然而等这些人到了之后,陆渊这才发现,那九县原本该有一百的县兵,竟然没几个足额满员。

    稍微好一点的县,如同他曾经任职过的武冈县,倒是能有那么七八十个能战县兵。而其它一些武备荒疏的县城,那便是只能凑出二三十个,有那么点勇力的县兵了。

    如此一点检下来,原本应有九百的县兵,最终只实到五百人。

    而这五百人内,甚至还有两百多人不合格的,武艺甚至还比不过那些临时征召的乡勇。

    ….见此情况,陆渊自然大怒。

    他可是把这些兵马,当作自己的盾牌了。就指着遇到危险的时候,能靠着人多挡一挡,耗死那些敌人。

    眼下盾牌出现了破绽,保命的手段可能有隐患,自然是愤怒无比。

    指挥使一怒,自然让整个大军都震了三震。:???

    陆渊直接下令,把那些不合格的县兵,通通裁撤,遣散出去。

    这些平日里就知道欺压百姓,拼起命来就闻风退十里的兵油子,留下来也没什么用,只会害了大军。

    去了害群之马后。

    他又下令,从那些征召来的各地乡勇中,挑选精锐合格的勇士,补入县兵之中。

    还别说,这项工作,进展的倒是颇为顺利。

    那些能被挑选来的乡勇,本就是习过武艺的彪悍之辈。里面甚至还有不少山民猎人,都是见过厮杀的。

    因此从这些人中挑选精锐,本来就不怎么难。

    零零碎碎选了六百多人后,便就凑足了九百人的县兵。

    后面陆渊想了想,感觉新化县多半等不及自己救援,就要完蛋。所以干脆又把吃现的编制拿了过来,再招了一百人。

    于是经过补充后的府兵与县兵,便有了两千之众。后面再挑选了三千精壮乡勇,陆渊便拥有了五千大军。

    大军集结完毕了,不过他也没立刻下令出征。

    先不说县兵中,补了大量新兵,质量参差不齐,急需进行训练,使这些新兵们熟悉战阵。就说那三千的乡勇,一个个也都乱糟糟的,连个队列都站不好。

    五千大军中,也就陆渊原先直领的一千府兵,因为练了将近半年的缘故,勉强看得过去。

    像这种军队,拉出去和人打仗,那不就是送死吗?

    当然,如今各地造反的,也都是那些苗人。

    这些苗人原本都只是普通平民,虽然有几分悍勇,但论起兵员素质,基本也就相当于陆渊挑出来的三千乡勇,应该也好不到哪去。

    他带着五千兵马去救援新化县,解围的成功率,还是很大的。

    “但反正都是朝廷郡县,我那么着急去救干嘛?”

    这一日,结束了新兵训练,陆渊再一次打发走了崔知府催促出兵的信使后,心中这般想着。

    虽然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在这场五毒教叛乱中,浑水摸鱼,大捞好处。

    但陆渊何等稳重?

    先前的推测,也只是推测而已。

    在没有亲眼看明局势变化前,真让他就出兵平叛,做那个出头鸟,那是断断不可能的。

    所以新化县要救,但不是现在救。

    最起码得等那位武安侯白梦阳抵达洞庭郡,接管了郡中大局之后,才能动兵。

    到了那时,郡中局势如何,朝廷赢面是优是劣,这场叛乱是大是小,也就很清晰明了了。

    届时作为拥兵五千的军头,陆渊大可根据局势的变化,来选择自己的行事方向。

    ….进可攻,退可守,这才是用兵之道。

    什么?

    要是新化县撑不到那时候,就被那些叛军攻陷了怎么办?

    攻陷就攻陷了呗!

    反正地盘也不是陆渊的,那是朝廷的。没了就没了,对他而言根本不在乎。

    说不定新化县被攻破了,还能进一步刺激郡府方面,让他们给自己放开限制,允许扩军呢?

    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还当了个将军,那不玩手养寇自重,陆渊总觉得都对不住自己辛苦爬到的这个位置。

    而且陆渊不出兵的理由,也很理直气壮。

    地方武备荒疏,府兵新建,县兵更是不堪战,才被裁撤了大半。剩下的都是些乡勇民兵。

    就这么个烂摊子,你让谁来,不得先准备一下军备,才敢带着去上战场。

    不然要是平叛输了,丢了这五千大军。

    那到时被围的,可就不是新化这个小县城,可是直接被叛军围了邵阳府了。

    要知道,如今包围新化县的苗人叛军,那可是号称足有上万之众的。

    五千对一万,两倍的差距。面对的又是苗人这种与悍勇出名的蛮人,谁敢拿自家大军的存亡去赌?

    只要你敢说一句,自己担了这个责任,那陆渊二话不说,立刻就敢发兵。

    而现实,自然是没有的。

    哪怕连崔长青这位知府,也不敢说当下这个责任。倒不是他畏惧罪责,主要还是担心此战输了,会真的牵连到府城。

    倒是他身死是小,连累府城丢了,那才是罪过大了。

    所以任谁来,陆渊都把这个理由抬出去,堵对方的嘴。

    事实上,效果也很不错。

    最起码崔知府虽然催得急,但也知道轻重,没敢直接强令他出兵。

    显然也是清楚,如今才刚刚组建的平叛大军,确实是不怎么堪战的。

    而借此机会,陆渊也在一边练着兵,一边观望着外面的风向。

    ……

    原本对于大越朝廷诸公而言,弘道四年,应该是个好年份的。

    因为就在去年年底,静海国就被攻灭平定了。

    原本吞噬朝廷钱粮的三个无底洞,顿时就被补上了一个。使得今年朝廷财政的情况,大为好转。

    然而这种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

    因为紧跟着就在弘道四年,二月二十三日,洞庭郡传来消息,一直镇压该郡的武阳侯李轨,竟然被贼蜀伪帝李雄与五毒教合谋,给刺杀了。

    五毒教这个叛逆分子,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就诞生出了一位先天。

    然后还不等朝廷消化,武阳侯被刺身亡的这个凭空惊雷,到了二月二十五日,洞庭郡又有消息传来。

    郡内十府之地,在武阳侯被刺杀后,没两天,就有祈福之地,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苗人叛乱。

    根据地方府县传上来的消息,它们境内叛乱苗人,少则有三五万众,多则竟有十万众,整个境内的叛乱苗人,加起来竟有五六十万之多。

    朝廷诸公自然是不信这个数目的。

    整个洞庭郡的苗人,算上男女老幼,也不过百来万,怎么可能有五六十万的叛军?

    难不成他们连女人都拉上战场了吗?

    这也太过夸张了。

    苗人再怎么悍勇,也不至于悍勇到妇人,都要上阵厮杀的地步。

    地方官员夸大贼人数目,以掩饰自身过错,向来都是官场习俗,朝堂诸公都是从下面升上来的,自然深暗此理。

    但纵然没有五六十万,打个对折再对折,一二十万的苗人叛军也是有的。

    而这,就足以让诸公们心惊了。

    哪怕这些都是乱民,不是久经训练的军队,但以苗人悍勇的习性,一二十万的叛民,也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数目了。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明月共举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131章观望风向[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