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战后交易[1/2页]

    “此次与周国议和,我等两家共同商定,两国疆域以如今各自所据为准。

    即汉中郡此处,大王所占据的南郑、西乡、南江、白石四府,襄阳郡西城、房陵、归宁三府,以及朝廷占据的荆门、竟陵、京山三府,皆割让于我。

    此后两国以如今府县为疆界,各自罢兵休战,握手言和。”

    九月初十这天,杨景亲自从襄阳那边赶来,传来了这个消息。

    陆渊听完,心中也是松了口气。

    北伐以来,打了这么久,从弘道七年十二月初,一直到如今弘道八年九月初,差不多九个月的时间,此时总算可以歇一歇了。

    因此他听完这消息后,忙问道:“那周人何时退兵?”

    在南郑城外,贺拔胜可是还领着三十万大军,一直盯着这座郡城呢!

    对方不退走,哪怕如今已经议和了,陆渊心中也不踏实。

    杨景道:“如今周国朝廷的旨意,应当已经传到了贺拔胜那处,他只要接到了令旨,想来用不多久,应该就会退兵了。毕竟周人要防备的,可不仅仅是我们。”

    说到此,他意有所指的说道:“北边的魏国,同样也不安分。”

    陆渊闻言,心中一动,暗想难不成朝廷在周国北边的魏国,还有其它布置动作。

    这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越国立国已经有两百年了,如果算上临海的那些世家,他们传承更是千年之久。

    千年时间,这些世家在整个九州,或者说附近几州之地,经营出根深蒂固的关系网,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此时或许就是越国朝堂,发动了些在魏国的关系,令其在周国北部动兵,逼周人妥协退让。

    心中这般想着,陆渊也不急了,点了点头道:“那便再等一等吧。”

    周人并没有让他等多久。

    在杨景抵达的第三天,原本一直围着南郑城的周人,便开始撤军拔营,解了城围。

    同时周人还派来使者,告知两国议和退军之事。

    对此,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陆渊也无意再和那些周人纠缠,毕竟如今北伐都结束了,他在和他们打下去,就变成长沙以一国之力,独抗整个周国了。

    这种蠢事,他当然不会去做。

    因此对于使者提出的,撤离不要派兵追击的事情,陆渊欣然同意。

    不过此事好说,使者在提完这个条件之后,又说起一事,令陆渊有些微怔:“贺拔胜要见我?”

    眼前的周国使者点头道:“是的,大王,贺拔大将军想见您一面,商谈些事情。”

    陆渊沉吟,然后问道:“何时见,何处见,如何见。”

    使者道:“城外有一处黄石亭,临江而建,侧有青山,风景秀丽,便在那处相见。见面时间便在明日,就贺拔将军与大王两人。”

    听到这些见面细节,陆渊神色略有些变化,心中思虑良久,还是点头道:“可以,明日我来赴会。”

    ….单独面对贺拔胜一人,他并不畏惧。

    而且对方临走之前,还特地相邀见面,陆渊可不认为对方是英雄惜英雄,与自己一战之后,有了钦佩之意,想要结交。

    更大的可能,还是对方有着某种目的,或者对方代表着周国有着某种目的,想要和自己谈一谈。

    如今北伐已经结束,陆渊与周国之间,最根本的矛盾已经消解。

    而汉中郡这边的领土,很快也会置换出去,到那时,和周国冲突到最前线的,就变成了。

    陆渊与周国唯一的矛盾,估计也就只剩下了还占据了的,襄阳郡西三府了。

    但这点小矛盾,相比起越国、济慧和乔康全他们,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次要中的次要,当不得主要矛盾。

    因此这般一来,他和周国之间,便有了再度合作的基础。

    因此对于和贺拔胜见一面,并非是什么坏事。

    “那下官便回去通告贺拔大将军,明日在黄石亭恭候大王了。”

    下方那使者听到陆渊同意,脸上露出一丝喜色,连忙应了一句:“诸事已毕,下官便不多留了。”

    然后便躬身行礼,退了出去。

    等周人使者离去之后,杨景也赶了过来:“周人退兵了?”

    陆渊点头:“是,贺拔胜派人来知会,让我遵守议和盟约,不要追击他的归师之军。”

    嗯,对于贺拔胜要求见面的事情,他并没和杨景说。

    毕竟两人会面,商谈的事情,很大可能是针对越国。

    这种事情,能跟杨景这位越国的武宣侯说吗?

    因此不清楚此事的杨景,在听了周人的要求后,道:“归师勿遏,兵法常理。而且有议和盟约在,我等确实不能擅自挑衅,攻打对方。”

    陆渊道:“我自是知晓这个道理的。因此对于对方请求,已经答应。”

    “大王思虑深远,外臣自然是清楚的。”

    杨景笑了一声,然后转移话题,提起另一事道:“如今周人已经议和,西川郡也已收回,北伐之战,至此落幕。关于对济慧圣僧和乔家主的封赏,朝廷应该也很快就有音讯了。

    到时要不了两月,这二位便要在西川建国,正式登基为王了。”

    陆渊闻言,心头一动,问道:“这二位封国何地,朝廷可有计议?”

    杨景捋了捋胡须道:“具体详细,大致是乔家主以巫山府、临江府、渝中府、剑阁府、南充府五府,建国汉中。

    济慧圣僧以安岳府、通川府、成都府、盘石府、玄武府五府,建国西川。”

    听到汉中、西川这两个国名,陆渊心中瞬间了然,这是济慧和乔康全之间,对于如何瓜分西川,有了商议。

    乔康全以为国名,又统治着巫山府、临江府、渝中府,这暗示已经很明显了。

    和陆渊交换领土,朝廷属意的人选,就是这位与朝廷更加亲切,与那些临海世家多有联姻的乔家。

    ….让乔康全占据人口较多的汉中南三府,不仅能让亲近朝廷的一方势力更为雄厚。而且乔家原本就在边郡,子弟多有从军的,也算能征善战了。

    尤其占据汉中郡之地,足可谓朝廷拱为北疆,抵御周人。

    嗯,从另一方面,对方占据了汉中郡,那么同样也可以沿着汉水,顺流而下,直击陆渊的西城、房陵、归宁三府。

    总之,朝廷的这番安排,足可谓苦心积虑了。

    而大半好处都给乔康全了,作为补偿,所以原本作为郡治的成都府,以及较为富庶的成都周边四府,则给了济慧圣僧作为封国。

    有一座郡城在手,足可安抚对方了。

    不愧是浸淫政治的世家,朝廷端水的功夫,就是厉害。

    不过对于这些,陆渊也没多大意见。

    如今汉中郡南三府,人都被他搬走了三分之一,剩下一些加起来,顶多也就剩个十万户,五十余万人。

    这点人口,乔康全建立的汉中国,就算算上西川两府,估摸着也就八十万人左右。

    以八十万人,对方想养兵的话,两三万就是极限了。

    甚至如果考虑到轻薄徭役、休养生息的话,这点户口,养一万人才是合理的。

    所以不管对方怎么休养生息,或者穷兵黩武,除了乔康全这位先天宗师外,这个新生的汉中国对陆渊来说,基本毫无威胁。

    朝廷再怎么算计,再怎么经营谋划,面对巨大的实力鸿沟,依旧没多大用处。

    因此对于杨景透露的这个口风,陆渊只是笑笑,送上祝贺:“济慧圣僧和乔家主能够顺利建国,我长沙国再多二位友邻,真是可喜之事。待这二位国主建国之日,我定前使者前来参礼。”

    杨景见陆渊没反对这个安排,心中也是松了口气,跟着笑道:“那便正好。这二国建国,朝廷方面我便是使者,到时正好与长沙国使者为伴。”

    陆渊笑意盈盈:“那到时便要拜托武宣侯,照顾一下彼国使者了。”

    杨景道:“好说好说。”

    而后,两人又扯了些有的没的,杨景达成了目的,也就识趣离去了。

    ……

    到了第二日,经过昨日撤军,城外的周人已经少了三分之一,剩下一些,顶多三五日,也将陆续撤走。

    因此陆渊除了安排人监视周人撤军之外,便隐匿行踪,没惊动任何人,巧然出了城。

    黄石亭。

    当陆渊检查完四周,确认附近没人埋伏,抵达此处时,庭内已经有人在等候了。

第239章战后交易[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