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4章要篡位了[2/2页]

    气足神壮之下,他自觉自己此时比起安丘真人,也未差之多远了。

    只待过个三四月,等国内那些移民安置下来,再收割一波气运,或许就可追上对方了。

    ….而安丘真人,这位仙道修士,论起实力,那可是能媲美先天第二境高手的。

    若是能三四月后,陆渊仙道修为达到此等程度。

    那么有着先天第二境的战力在,哪怕天下各国,真的因为武安侯之死,再起动荡。

    他以此实力,多少也能护住长沙国,在这乱世之中,屹立不倒了。

    毕竟。

    武安侯也不过先天第二境的战力。

    陆渊能达到对方的实力,手下兵马也不差,自身也有赫赫战功。真比较起来,几乎就是武安侯翻版。

    一个武安侯能庇护越国百年。

    那么一个长沙王,又未尝不能庇护长沙国百年千年!

    陆渊对此极有信心。

    ……

    时间过得飞快。

    眨眼三月科举的余热,就消失在了街头巷尾之人的口中。

    而那些新科的举人进士,也在朝廷吏部的安排下,开始前往各地赴任。

    随着这些人的到来抵达,长沙国三郡一十七府之地,各级官属终于充备,地方运转也正常化了。

    作为一个新生国度。

    长沙国此时充满了勃勃生机,奋发向上的气氛。

    而且大量年轻官员充斥官场,也使得原本官场的那种论资排辈,贪污腐败的丑陋现象,被冲澹许多。

    年轻人总是充满干劲的。

    而此时的长沙国,也是充满着机会的。

    因此两者相加下,整个国内的政务,处理的都飞快。

    各项政令政策,也得到了极大的执行。

    江北新收复的八府之地,很快就在这股勤政廉政的风潮下,迅速的恢复了地方的稳定,结束了已经长达一年之久的军管状态,开始正常化。

    而在这些新官员的努力下,地方上已经持续许久的移民安置、户口统计政策,也迅速的得到落实。

    因此到了弘道九年六月份的时候,陆渊总算得到了自己国内一份完整的户籍报告。

    “大王,我长沙国内,三郡十七府之地。如今经过半年时间整理清点,关于地方户口之数,已有明确数目。”

    宏文殿内,孙思文捧着一本籍册,送到了陆渊手中。

    陆渊接过,然后翻了起来。

    旁边孙思文则继续道:“其中洞庭郡十府,原本江南九府之地,有四十二万户,二百一十三万口人。北伐之后,收复了天门府,后又接受了汉中郡三十万户移民。

    如此一来,全郡十府,便有七十四万户,三百八十一万口人。

    而后便是西川郡三府,此三府原本就是多山地,为穷困之府,后又经受战乱,户口更是凋敝。

    不过后来大王往那迁了五万户汉中之民,六万户西川之民,使得当地户口重新丰沛。

    如今清点原籍户口以及两郡移民,西川郡三府,如今已有十六万户,八十三万口人。

    最后便是襄阳郡四府。

    襄阳郡本就是富庶之地,坐拥汉水长江航道,水运便利,又为三国交界,南北商旅皆经由此处。

    ….郡内受两水灌既,良田连陌,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经过统计,襄阳郡虽然未接受移民,但原本四府之地,哪怕是遭受了一轮战乱,却依旧剩下了二十万户,一百零七万口人。

    如此三郡合计,我长沙国已有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七十一万口人。

    户口百万,地广万里,长沙已然称得上天下大国了。”

    孙思文最后用一股骄傲自豪的语气,做出了这番总结。

    确实。

    有一百一十万户,近六百万人,占地三郡一十七府,疆域万里,有雄兵二十四万。

    这等实力,相较于宁海、南海二国,已经是翻倍,甚至数倍的国力了。

    而如果是西川、汉中这种小国,那更是十倍以上的国力差距。

    若是算上洞庭郡西南的西南诸夷国,那更是天上的皓月与星辰,光亮不可相提并论。

    甚至就算面对周、梁、越这种大国,哪怕面对实力保持良好的梁国,陆渊也有对方十之一二的国力。

    换做越国,那更是三分之一。

    这等实力,怎能不算得上大国了?

    陆渊听完这份统计,心中也是忍不住生出此念。

    辛劳这许久,奋斗多年,自己总算开创了一方大国,这种成就感,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高兴得意之余,他却也没忘了如今局面,因此只是稍稍欣喜了一会,又收整心情道:“国内能如此兴盛,多赖孙兄等贤臣相助,我长沙方能有此景。

    然则如今时局多艰,风云诡谲。

    自武安侯崩后,越室再起动荡,似有灭亡之危。

    这诸多纷乱之下,天下兵戈,随时可能再起。我长沙国身处越国之侧,又为其藩臣,绝无法置身事外。

    若真生兵乱,必会牵扯其中。

    此时安稳之日,实不知能维持多久。

    故而趁着这仅存的太平之时,望孙兄等贤臣,能多为国用心,与我一同度过此难。”

    这几个月来。

    随着陆渊令鸿胪寺派出各方使臣与探子,去往各国探查,收集消息后。

    天下各国的消息,便接连不断的传回了长沙城。

    这其中,犹以李廷敬从金陵城传回的消息,最让人感到忧虑。

    自武安侯死后,没了白梦阳这位擎天之柱,越国朝廷那边,不仅没有为此夹起尾巴,好好的度过这段难关。

    相反,在这危急时刻,金陵城内,却是刮起了一阵萧氏德尽,致使天下丧乱,越国衰败至此,国祚到了轮换的时候的流言。

    与这流言一同传开的,还有另外一则。

    据传长洲县内,同一夜内,有数十人梦到大日升空之相。果然,到了次日,县内有数千人看到了金乌横空,神兽祥瑞。

    同时在金陵城内,有神鸟飞来,落于一土丘,吐下一玉,上书沉字。

    当今越国皇室,便姓萧。

    而长洲县,乃是当今大将军沉丘,所在的沉氏一族的族地。

    ….金乌乃是太阳,金乌横空,不就意味着天有二日,该有一日需亡吗?

    金陵城内,神鸟在土丘吐玉,玉上面还写了个沉字。

    一个丘,一个沉,这说的不就是大将军沉丘吗?

    这两则流言相互传播印证,直接在向世人暗示,萧氏将退,沉氏当兴。

    越国,该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那位大将军沉丘,在武安侯死后,不知为何,已经开始迫不及待,想要取代萧氏,成为这江东四郡之主了。

    作为国中右相,鸿胪寺就在孙思文的管辖之内,所以他当然也清楚金陵城那边发生的事情。

    而作为熟读史书的人,孙思文哪能不清楚,如今的流言在预兆着什么?

    此时是流言,然后是祥瑞,接着就该是百官劝谏,沉丘封王,皇帝下诏退位,越国禅让了。

    篡位的一套流程走起。

    不,对于临江世家来说,这应该不算篡位,只能说是选举投票,把无能的萧氏选了下去,然后换上了更为合心意、也更加强大的沉氏罢了。

    这是民心民意,算不得篡位。

    但即便如此,对于前半生是越国人的孙思文,此时听到越国将亡的消息,心中依旧复杂难明。

    不过作为右相,他并没被这些个人情绪左右,在听到陆渊的话后,立刻郑重道:“大王以国事相托,信重于臣等。受此重任,臣等我有殚精竭虑,以报国事。敢不为大王效死。”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情深意切,全无犹疑。

    陆渊闻言,也不由欣慰动容。

    果然,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好友靠得住。

    .

    明月共举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244章要篡位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