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9章合纵攻夷[2/2页]

    重点是陆渊代表的东扬人势力,在经过了上千年的时间后,终于打破了原本的默契,开始插手到西南夷的地盘上,开始对他们这些夷人下手了。

    ….这才是这场战争的关键核心。

    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分量在,陆渊才会对出兵大长和国的事情,一直顾虑重重。

    不仅是没有钱粮,更是有些担心,战事一旦打起来,开了这个头,那就再也没法结束了。

    到那时,一场大战,打个十年,真不是虚言。

    毕竟陆渊面对的,是以西南夷三国为首,有着六七郡广大的地盘,人口过千万的整个西南夷势力。

    跟对方打,不亚于此时跟宁国开战了。

    两边本就是同一个体量的势力。

    西南夷唯一比宁国差的,也就是人口更少,兵马没那么精锐,地盘也不够富庶。同时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分做三股,各自为政,并没有那么齐心罢了。

    但即便问题多多,以楚国的体量,想和这种庞然大物争,压力也是极大的。

    若非是如今财政收入翻倍,周青就要先天,同时孙思文也在加紧追赶,楚国各项软硬实力都迅速膨胀的话,陆渊也是不敢轻易做这个决定的。

    而如今好不容易决定下了,苏国又给他来了这么份“惊喜”,出征前遇此挫折,这个征兆实在太不吉利了。

    清楚这是个修仙世界、同时修炼了气运之道的陆渊,此时都有些怀疑起来,自己这决定是否正确了。

    不过还不等他沿着这条线细思,旁边的弟子李良,在听了两人对话后,却又提出另一个思路:“大王,左相所言,确实有理。没了苏国的军费援助,此次出征平添了许多困难。

    不过以臣看来,赢钱方面的损失,其实并不重要。

    此次苏国内乱,或许于我等讨伐大长和国之计,也是件好事。”

    好事?

    听到李良这等言论,陆渊愣了愣,然后问道:“你此言何意?”

    李良行了行礼道:“大王。以臣观之,此次输国内乱,本质上只不过是苏王为了养那十万兵马,对地方百姓压迫过剩的缘故。

    所以解决的根本,要么是缩减兵马,令朝政开支不那么多,百姓自然也可以得到修养。

    要么便是开疆拓土,另寻一地,用以供养那苏国无法承担的大军了。

    前者以苏王秉性,多半是不可能的。

    但后者,却可商榷……”

    说到此处,这位陆渊弟子看了看两人,然后笑着说道:“方才大王与臣等商议,不是正在发愁,要是西南三个夷国联合起来,我大楚该如何对抗吗?

    楚国力薄,只有大王一人,以及十万兵马。

    可楚国周边,可是有盟友的。

    苏王既有实力,又有野心,开疆扩土之志,已展漏无疑。

    既如此,反正也要打大长和国,大王何不邀苏国一起?

    纵然有这场叛乱,但以苏王之能,平定并无问题。而苏国经此一乱,财政锐减,怕是更难供养那十万大军。

    怕是苏王也在发愁,该如何应对此事吧?

    ….此时大王邀其一起出兵,一同攻打大长和国。急需占领新土,增加赋税的苏王,定会答应。

    届时大王自东而攻,苏王自南而攻,两国南北夹击之下,大长和国又如何能够抵挡?

    甚至不仅是苏国,西川国那边,可也是有领地与西南夷相交的。

    西川穷困,国狭民寡,实力衰微。

    西川王难道就不想开疆扩土,把佛法传到西南夷那边去?

    以上此二国,皆是可以争取之辈。

    而若是能得两国之助,此次谋划西南夷,大事易也。”

    洋洋洒洒一大通,李良说完自己的方略之后,作出总结。

    而在他面前,陆渊与崔长青听完,一个个也是眼前豁然开朗。

    没错啊。

    单靠楚国一国之力,确实奈何不了西南夷。

    但如果算上苏国、西川国,三国一同出兵,那此事就大有可为了。

    首先苏国那边,就算经历了这场内乱,实力大减。但最后剩下个六七万精兵,这种是没问题的。甚至如果收编一下那些叛军,兵马可能还要继续膨胀。

    所以此次北伐,就算要留人看守,苏国也早说能抽个五万精兵出来。

    再算上苏玄歌本人,这实力已经不弱了。

    而西川国那边。

    虽然此国国力弱小,甚至还不得不抽调出两万兵马,常年驻防在汉中国,帮着协防周国的威胁。

    但就算西川国只能出一万兵,这都没什么关系。

    反正陆渊也没指望,对方能有多少兵马。

    他真正看重的,还是济慧这位先天宗师。

    只要济慧也能参与,那他们这边阵营,瞬时就有了三位先天宗师的力量。

    兵马方面,也有十数万之多。

    以这等实力,去征讨西南夷,纵然对方三国联手,也未尝没有一战之力。

    甚至都不只是这两国。

    九真郡那边,可也是紧邻着西南夷的。

    若是能说动武平侯谢宁跟着一起,那有的对方手下五万朝廷精兵在,这战胜算还能更大。

    唯一的问题,就是谢宁会不会同意?

    ‘功名利禄,人之所求。

    谢宁在九真郡守了十年,一直在当地掌握大权,生杀名位,操之于手。

    现在朝廷远隔在万里之外,谢宁处在西南夷和我三国同盟的包围之中,可谓势单力孤。

    值此之际,我就不信他没想过,为自己着想?

    有我们这些例子摆在面前,裂土封王,称孤道寡,开国建制,以一姓之王朝,万事之基业,立于这世间。

    难道不强过他给朝廷称臣,然后做一个一代就没的普通武侯好吗?’

    陆渊就不信了,那谢宁还真是圣人不成?

    他这边这么利诱,这么多承诺,对方就不心动?

    而只要此人心动了,那么一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心中这般想着,各种筹划说过,陆渊心中原本的一些迷茫担忧,已经尽数消散。

    ….重新抬起头来,看着眼前两位重臣,他笑道:“李良说的不错,既是为我三帝之裔开拓疆土,又岂能只我大楚一国出兵出力?

    其它苏国、西川国、九真郡那边,也得多联络联络。”

    说到这里,陆渊对着崔长青道:“此事就交给左相了。你让鸿胪寺那边多派使者,去往这三国地方,邀他们一同出兵。务必要促成此事。”

    崔长青领命道:“臣尊命。”

    陆渊微微点头,然后笑着对自己弟子道:“李良你也不错,能想出此谋,可谓令我豁然开朗。这些年来,看来你也大有进步,为师甚为欣慰。能承担更多职责了。”

    这话,便不是君臣,而是师徒了。

    对于能帮自己大忙的弟子,陆渊向来欣赏看重,不吝恩赏。

    李良听出了自家师尊口中的欣赏提拔之意,心下喜悦的同时,也连忙谦逊道:“此皆师尊教导,弟子不敢言功。”

    这般说着,他却是开始畅想。

    与自己同级别的楚维,如今已是水师总管,隐隐有提拔为卫将军的风声。

    如今卫将军的位置被人占了,自己要再往上提拔,那剩下的,可就只有车骑、骠骑两将军了。

    这可是位比大将军的尊职啊,可不是什么卫将军能比的。

    自己若是能生任此职,那什么楚维,瞬间就要被自己踩在脚下。

    届时除了被师尊一手养大的大师兄周青外,同门之内,还有何人能及得上自己?

    一想到那等风光,李良心中就心潮澎湃,恨不得大战早日到来,自己好立功受赏了。

    .

    明月共举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259章合纵攻夷[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