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62章乌蛮来使[2/2页]

    这个时候,陆渊依旧没等来丹鼎道的袭击,因为按照他的估算,这个时候安丘真的应该才刚刚回到丹鼎道不久。

    那边就算想要找他麻烦,此时应该也在筹备之中。

    不过北边的敌人他没等到,但西南边的使者,他却是等来了人。

    ……

    楚王宫内。

    “外臣李寿,见过楚王。”

    大殿内,一个头发已白,但身形依旧魁梧的老人,恭敬的朝着陆渊行礼。

    而陆渊坐在上首,神情平静的看着下方之人,打量了好一会后,突然冷声道:“李寿,你与你兄祸乱西川,谋逆造反。最后被本王打得弃军而逃,狼狈鼠窜。

    如今侥幸活了一条性命,却还敢跑来我面前,你是真的嫌自己活的太久了吗?”

    是的,眼前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正是昔日的西蜀安阳王,西蜀皇帝李雄的胞弟李寿。

    ….当初正是此人,奉李雄之命,出使五毒教,使得两边共同做下了刺杀武阳侯李轨的大事。

    可谓是板上钉钉的反贼了。

    李寿听到陆渊饱含杀意的话,心中虽有些紧张,但却还是尽量保持从容道:“大王要杀外臣,自然是可以的。不过外臣与外臣之兄,自问与大王并无多少恩怨。

    前番之所以交战,也不过是天下争雄罢了。

    而且我与我兄反的也是越国朝廷,并没有反过大王。

    如今越国已亡,大王也改号建元,与金陵朝廷互不统属。难道此时还要揪着往事不放,执意来寻我们麻烦吗?

    我兄对大王并无恶意,此次也是带着善意前来,还请大王能稍息怒火,听听外臣所来何事吧。”

    李寿拜倒在殿下,诚恳说道。

    而看他这副姿态,听他这般说,陆渊也收了收脸上的冷意。

    其实对方说的也不错。

    他和李雄之间,本质上也没太大的恩怨。两边敌对,也只是争霸天下而已。

    除了这件公事之外,私人并无仇怨。

    倒是此时,对方前来拜会的身份,令陆渊更在一些。想了想,他便问道:“你所言倒也有几分道理。也罢,前程往事,就都过去吧。

    你先前递上来的国书,自称是乌蛮国的使者。

    若孤没记错的话,乌蛮国可是西南夷国,如今更与那大长和国交战。

    怎么,你和你兄他们,几年没有消息,这是逃到西南夷那边去了?”

    当初北伐之时,陆渊领命奇袭西川,然后一路征战,最终在渝中府城外,和李雄交手。

    不过几场大战下来,李雄弃军而逃,扔下了数万大军,不知所踪。李寿在那时,也跟着一起跑了。

    陆渊那时候,只以为他是跟李雄一起逃到哪个疙瘩角落,隐姓埋名去了。

    现在看来,跑倒是没跑多远,乌蛮国就在西川郡南边。

    但疙瘩脚落,倒是没错。

    以西南国的闭塞,李雄跑到那边去,也确实不用担忧有人追查。

    只是李雄跑那边去了,这位昔日的西蜀皇帝,曾经雄踞一郡的霸主,可不是个安分的人啊。

    而且一位先天宗师,也不可能安分得了。

    ‘再想想乌蛮国的叛乱,以及国中多了一位先天宗师,难不成那人,就是李雄?这次的乌蛮国叛乱,是李雄在背后主使?’

    陆渊心中,一时掀起惊涛骇浪。

    一切都对上了。

    李雄跑了,逃到了乌蛮国。

    然后又不知使了什么手段,令此国反叛了大长和国,最终搞出了这场打了数年的叛乱之战。

    此时对方又来寻自己,这又是想做什么?

    难不成是发现了自己在边界的那些小动作,察觉到楚国想要入侵大长和国,所以立刻遣使来询问吗?

    ….陆渊一时之间,生出无数思绪。

    而正当他浮想联翩的时候,下面的李寿却坐起身,说道:“回大王,外臣与家兄,确实去了西南夷,成了该地乌蛮国的客卿。”

    “做了客卿?”

    陆渊听到这个身份,忍不住讥笑道:“李雄怎么说也是称过帝的人,更是一代宗师。怎么,现在跑到西南蛮夷之地,人也变得志气小了起来,愿意给他人做臣了?”

    李寿听到这讥讽,脸色也有些尴尬,但还是说道:“异地它乡,我等流落之人,能有一安身之地,已是不错,何敢奢望其他?”

    “是吗——”陆渊拉长了声音,然后嗤笑道:“可是孤怎么听说,乌蛮国内,从四年前开始,就起兵叛乱,反抗它原本的宗主,大长和国了呢?

    若是没记错的话,那段时间,正好是李雄从西川逃窜,进入西南夷的时间吧?

    怎么这么巧,你们兄弟刚跑进乌蛮国,这个原本恭顺的小夷国,就起兵叛乱了呢?”

    李寿的脸色更尴尬了。

    确实,怎么他们刚到乌蛮国,那边就叛乱了呢?

    这当然是因为他们兄弟,在乌蛮国内搞风搞雨,刻意挑起来的啊。

    但这能说吗?

    真的不好说,也不能说。

    所以李寿只能转移话题道:“大王既然这么说,想来也是知晓了,乌蛮国如今正与大长和国交战。

    如今这场战争,已打了三年之久,战事连绵,两国都已疲惫不堪。

    原本这样,倒也不是不能撑下去。

    毕竟我国疲惫,大长和国同样疲惫。

    可就在上月,大长和国内,原本一直保持中立的大巫祭,却突然宣布支持大长和国,并亲自参与了这场大战……”

    李寿慢慢讲了起来

    原来,在西南三大夷国内,一直都实行着世俗与祭祀两套体系。

    其中世俗,自不必说,就是三大夷国的王室。他们主管世俗王权,统治国中民众。

    但在世俗之外,还有以大巫祭为代表的祭祀体系。

    在西南夷内,那些夷人内部,也是分成了不同族群的。

    和各个不同族群,按照血脉源流、文化习俗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三支。

    一支是以大长和国为代表的赤黎族,一支是以大理国为代表的盘尤族,一支是以南诏国为代表的乌羽族。

    三支族脉,各自祭祀信仰着以自己族名为代表的三位大神,奉它们为自己的血脉源流。而专门负责祭祀这些大神的,这就是以大巫祭为代表的祭祀体系。

    所以在三国之内,各自有着三支祭祀体系。

    这些负责祭祀的大巫祭,不仅是三族的信仰领袖,神宫中更是有着先天传承,武力方面也不缺。

    正是靠着这些,祭祀与王权,就构成了三族内的世俗与信仰两道体系。

    但按照原本的惯例,世俗的归世俗,信仰的归信仰。

    在不涉及到信仰以及族脉存亡的大危机前,神宫的大巫祭是不会轻易插手世俗之事的,而是会待在神宫中专门侍奉神明。

    也正是因此。

    当乌蛮国发生叛乱之时,神宫内的大巫祭,并没有干预此事。

    毕竟在他的眼中,世俗类的王权更迭,本就是常事。

    只要最后统治这片土地、这里夷民的,还是赤黎大神的后裔就行。

    至于这个国度是叫大长和国,还是叫乌蛮国,在大巫祭的眼里,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如果赤黎的后裔,由一个更强的人统治,能被带领着走向更强盛,这反倒是件好事。

    那就争吧。

    让乌蛮国和大长和国一决胜负,由最后的胜者,来做所有赤黎族人的王。

    嗯,以上,就是原本大巫祭的态度。

    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没半点毛病。

    但眼前李寿既然来此,自然代表这道逻辑体系,从哪里出问题了。

    引得这位神宫的大巫祭,从高高在上的信仰,开始插手的世俗。

    .

    明月共举杯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

第262章乌蛮来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