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90章厉兵秣马[1/2页]

    关于国中各地征兵的令旨,在陆渊的强令下,很快的就被执行了下去。

    其实也不好说是强令,因为如今楚国周边的恶劣形势,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附近周、梁、宁三国,皆是天下霸主,或是一州霸主。南边的苏、西南夷诸国,也都是能出十数万强兵的敌人,实力也并不弱小。

    与这等强敌为邻,没有足够实力自保,任谁心中都不安。

    因此自从陆渊征伐西南夷以来,随着前线用兵之处越来越多,兵马损耗越来越大。后方朝中关于是否要征兵的事情,各种议论就越来越多了。

    只不过因为以楚国体量,养原本的二十四万大军,就已经极为吃力了。

    而如今两处战线更是用兵十余万,各项开支比和平时期更为繁重。

    所以这些提议虽然多,但也碍于财政问题,一直都没能落到实处。

    此时倒是好了。

    有陆渊这位楚王一力推行,原本的一些阻力,瞬间就消失不见。在开国君主的威严之下,举朝上下开始齐心协力,认真办好这件事情。

    此次征兵员额为十三万八千人,已经超过现有全国兵马总数了一半了。

    这等规模的扩军,不可谓不大手笔。

    不过对于如今人口已经超过七百万的楚国来说,想要募集这种数量的兵员,其实也算不得多难。

    更何况这十三万八千人,楚国也不是要求短短几月内募集,而是分成了数年。

    每年募个五六万人,两三年时间也就招募完了。

    有这么长的时间作为缓冲,不仅能挑选出更多的优质兵源,也能使朝廷的财政压力不那么大,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只是虽说如此,但为战事考虑,此次募兵补充兵员,还是优先满足身处前线的西川与黔中二郡,以保证这两地的安稳。

    就如黔中郡这边。

    因为国内本土没多少人,愿意来这当府县兵的缘故,陆渊已经下令,从流放来的罪人还有移民当中,征募兵员。

    这些罪人与移民已经在这里安家落户。

    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但在拖家带口的情况下,想要逃走也已经是不可能了,最终只得老老实实的接受现实。

    经过一年半的不断流放罪人和移民,如今整个黔中郡上下,在籍楚人的编户,已经超过了十二万户,有着六十余万人。

    这么多编户人口,抛弃那些归化夷人妇孺,成年男丁已经超过了十五万人。

    从这么多的基数中挑选兵源,根本没有费多大力气,想要募集剩下的六千府县兵缺口,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甚至不仅仅是补足眼下八府的府县兵缺额,就连眼下只停在纸面上,还没占领的会川国两府四千府县兵,黔中郡这边也已经开始提前募集训练了。

    这场与西南夷的战争,已经持续太久了。

    ….从神武四年七月起,一直到如今神武六年二月,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半。

    一年半的时间,楚国损兵近五万,耗费了千万两的军饷,其余人力粮草更是不计其数。

    可以说,一场大战,几乎将楚国三年的储备打完了。

    眼下再打下去,虽然不是支撑不住,毕竟有着从黔中郡这边收获的财富,五千万两银子可以撑很久了。

    但即便能撑下去,受这场战事拖累,楚国想要进一步发展,那也是没有可能了。

    而在如今周围各国都在变法强国,想尽办法增强国力军力,一年年变得更强的时候。楚国没有进步,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倒退了。

    宁国花了六年时间,就已经恢复了五十万大军。再过六年,大军数量就说不定要变成八十万了。

    周国那边,七年前的北伐之战,虽然损失了近三十万兵马,还丢了一郡之地。

    但七年时间过去,靠着剩下的七郡之地,周国损失的兵马,早就已经恢复过来。

    甚至因为与北边魏国的连年交兵,周国每年都在扩军备战,如今兵马已达八十万众,是名副其实的军事强国。

    不过也同样因为常年和魏国交战的缘故。

    周国每年不得不在北疆长期保持三十万大军,先前曾和陆渊交手的那位北柱国大将军贺拔胜,近些年来更是频频活跃在北疆战场,立下了不少功绩。

    一些出名战绩流传过来,便是连远在扬州的陆渊,都经常在皇城司的周报中有所耳闻。

    使其对于这位骁将,有了更多的认知。

    至于梁国就更不用说了。

    这个占据了青州十郡的庞然大物,一直都保持着百万之数的常备军,国中先天宗师更是超过十人,一直是周边各国中最为野心勃勃的。

    前越能这么快灭亡,就找不得梁国在隆庆二十八年时,那场五十万大军的南征。

    不然要是没被梁国拖住手脚,越国数十万北疆精锐,还有国内的几位先天宗师,早就可以抽调出来参与平叛,哪还有陆渊他们什么事。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梁国也算是楚、苏、南海等国的恩人了。

    只是两边都不承认,也不认为就是了。

    不过从弘道六年,梁越和解之后,没在南边占到多少便宜的梁国,主要精力就开始由南向北,放在了青州境内东北地区的一些小国身上。

    尤其是从五年前起,梁国就又出兵五十万,征伐青州东北的来国。

    来国号称户口百万,据有两郡之地,拥三十万雄兵,国中有着三位先天宗师,算是青州境内实打实的大国了。

    从明面上的实力来看,其实比吞并黔中郡前的楚国,都还要强上一些。

    但就算是这样一个大国,面对梁国这等庞然大物,却依旧显得渺小不堪。

    两国交兵才一年,来国就丢了半郡之地,损兵十余万。

    ….最艰难时,就连国都都一度遭到围困,差点就有亡国之忧。

    好在危急时刻,与来国紧邻的徐州徐国,看着自己的邻居来国被梁国攻打,深感不安,所以同样出兵三十万,前去援助。

    看徐国的名字就知道了,敢以州名称国,没几分实力,怎么可能立足于世。

    事实也是如此,徐国乃徐州霸主,据拥六郡之地,实力虽然不如梁国,但也勉强达到了天下霸主的水准线。

    因此有其的帮助,来国算是勉强抵御住了梁国的入侵。

    但数年交兵下来,哪怕两国合力,却也依旧不是梁国对手。

    使至如今,来国两郡已丢一郡,就连青州东北的一些小国,也被梁国顺道攻灭。

    若是再算上梁国在其余各方向上,占据的一些零散地盘,此时梁国真正拥有的地盘,实际上足有十二郡之广,隐然已超过了其他天下霸主一线。

    不过或许也正是因此,处在梁国东北的徐国,北边的赵国,西边的周国,南边的宁国,这些天下霸主或者一州霸主,都与梁国不对付。

    面临着这么多强国的敌视,梁国的边境压力其实也很大,长期上百万的常备军,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些敌人。

    但能在这么多强敌环视的情况下,依旧慢慢扩张领土,梁国的实力之强,足以令人忌惮。

    远的不说,就说紧挨着巴陵城的梁国江夏郡,那里屯驻的十万梁兵,可不仅仅只是用来对付周、宁两国的。

    若是有着需求和机会的话,那十万大军,也随时可以南下东进,进攻楚国的洞庭郡。

    周边被周、梁、宁三个强国环绕,哪怕这三国暂时没露出要攻打楚国的迹象,但作为楚国之主的陆渊,又怎么真的可能因此放松警惕。

    早点结束针对西南夷的战争,早点开始对淅川、黔中两郡的开发,早点进行实力的积蓄,这都是对他来说刻不容缓的事情。:???

    ……

    “所以在今年,不仅要解决大长和国,打下会川国之地。更要收复西川郡,彻底压服南诏国,结束这两场战争。然后积蓄实力,去应对接下来的那些大国挑战。”

    三月初,行宫大殿内,陆渊放下黔中郡内刚刚送上来的募兵报告,眼中闪过一抹坚定。

    对于结束这两场战事,他并无太多的疑虑,心中充满着信心。

    这信心来自于自身的实力。

    凝聚一气的修士,相当于先天第三境的大宗师,手中掌握的强大力量,便是陆渊一切信心的来源。

    他虽不好直接攻灭了大长和国和南诏国,但以雷霆之势斩灭对方两位先天宗师,以绝对力量震慑敌人,使其屈服,却还是可以做到的。

第290章厉兵秣马[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