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5章岭南三国[2/2页]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App,】

    可到了南海国时期,他便只剩下自家族人,甚至是自己的直系后代,可以作为备选了。

    因为南海派化派为国,同样侵夺了严望秋弟子的利益。

    原先他的那些弟子,还有可能继承掌门之位,可以成为先天宗师。

    可等南海国出现之后,父死子继已成天理必然,除了严望秋的子孙后代,其余人根本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

    你说那些被剥夺了机会的弟子门人,心中能甘愿吗?

    如此自然就再剥夺了一批先天种子的挑选人群。

    等剩下严望秋那些直系血脉之后,想从那区区几十人当中,挑选出一个合格的先天种子,何其难也?

    就更不用说,严望秋的那些子孙后代,在南海派时期,其实已经就被筛选过一遍了。

    那些落选的人,根本就不合格。

    这老头成为国主后,夜夜笙歌,在临终之前,一年生了十几个儿女,这其中未必全是贪图美色的缘故。

    多生几个孩子,多找几个继承人,好从中挑选出先天种子,这估计也是严望秋的内心想法吧。

    只不过他毕竟不是陆渊。

    没法用仙法灵气,直接洗涤自家孩子身魂,靠这种广播种的方法挑选继承人,效率终究太低太低了。

    而且时间,也太短了。

    因此等这老头立国到如今,十余年间,南海国也未能从严氏血脉中,挑选出一个合格的先天继承人来。

    或者说,严氏一族中可能确实有合格人选,但这人并不符合严氏一族中当权者的利益,所以哪怕明知对方合适,却也没培养此人。

    内斗猜忌的苗头一旦开启,就如同魔鬼的呢喃,再难断绝了。

    南海国,严氏一族,立国不正,宗族的兴起也伴随着阴谋无耻,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昭示了日后覆亡的命运。

    就像司马篡魏之后,一句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倒进了西晋的尴尬与难看。

    要知道,在晋以前,历朝历代,可都是以忠孝治国的,哪怕曹魏也一样。

    窃宗为国的严望秋,他所建立的南海国就如西晋一样,天然就少了一层大义法理,没有正义性,为天下人所耻笑,根本得不到人心的真正认同。

    而南海国的政治格局也同样如此。

    官员腐败,吏治糜烂,底层百姓不如猪狗。

    缺少正义法理的严氏一脉,为了维持自身之统治,不得不大量出让利益,以讨好国内那些掌握实权力量的世卿权贵,换取他们支持自己。

    如今的南海国,严氏一族更像是国内那些世家权贵,所推出来的傀儡,名义上的代表人。

    表面上喊他一声国主,私底下指不定怎么嘲笑不耻呢!

    国主都名不正,言不顺了。

    底下的那些官吏,贵族,世家,就更别提了。

    整个南海国,上到国君,下到最底层的吏员,就没有一个真把南海国当做自己的。

    他们全都把整个国家当成了一个可供吸血的器皿,拼了命的趴在这个器皿身上,吸取着鲜血养分,以壮大自己。

    此情此景,像极了当初严望秋带着一帮人,趴在南海派上拼命吸血的模样。

    如今旧景重现,唯一的不同,也只是南海派换成了南海国。

    被吸血的人,也从当初的公有天下,变成了如今的家天下。

    想来严望秋促成这一幕时,心中也曾凄凉无奈吧。

    这样一个国家,这样一个人人为私的世道,底层根基早已腐朽到了极限。

    灭南海国,陆渊甚至都不用出动先天宗师,可能只用出一支禁军,区区两万人,配合上拉拢打击,都可能直接负面这个根子上就出了问题的国家。

    此国是岭南三国中,最容易灭的一个。

    之所以能存活到现在,也只是因为楚宁相互制衡,为了保留缓冲区,才让其存在的。

    此时陆渊已经准备打破平衡,开始东征,要一统扬州了。

    这么一个缓冲区,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继续存在了。

    这个腐朽的国家,就让他来彻底覆灭吧。

    苏、南海两国,想要讨平并不怎么难。

    两者一个国力弱,一个先天不正,灭亡自然简单。

    但岭南剩下的最后一个宋国,想要打就有些难了。

    宋国乃谢宁所建,谢宁又出自临海世家。

    按照临海世家那互相禅让,轮流做皇帝的传统,从理论上讲,谢宁天生就有着称王称帝的法理。

    事实也是如此。

    面对谢宁的独立,鉴于宋国远在万里之外,与宁国有着重重山河阻隔,那位金陵的建武天子,最后也是派出使者,承认了宋国的独立,并且给予了册封。

    所以从正统名分上,宋国并无任何的缺失。

    而国家底蕴上。

    经过一连串的征讨,还有二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当初残破的九真郡,早已恢复了生机,开始重新繁荣起来。

    算上新开拓的银生郡,整个宋国人口已经达到了二百万,兵马也扩张到了十万。

    这十万兵马,可全都是大国标准的精锐战兵,完全可以媲美陆渊的楚国禁军,那是实打实的天下劲旅。

    除了这十万战兵外,宋国的银生、九真二郡,地方上还有五万左右的郡府县兵,这些兵马战力也不弱,同样可堪一战。

    足足十五万兵马,再加上谢宁这位先天宗师,整个宋国,便如当初的长沙国一样,可谓是一个浑身带刺的硬骨头,武功强盛到了极点。

    将一个偏僻的南蛮小国,建设成如今这种民富国强,武功煊赫的军事大国,谢宁充分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做世家底蕴,什么叫做文武双全?

    与之相比。

    当初同样一味扩军,却将整个苏国弄得民不聊生,叛乱四起,最终沦落到如今这种残破境地的苏玄歌,简直可以羞愧的自刎谢罪了。

    说实在的,便连当初陆渊拿到皇城司综合各方信息后,所统计出的宋国家底,也不由悚然一惊。

    或许是因为宋国向来低调,又或者是宋国的方位,实在太南,位于九州最南端,比西南那几个夷国还要偏僻。

    所以宋国的消息,向来很少传入九州中原。

    甚至就连与它相邻的几个小国,目光也都盯着楚国,少有将视线南顾的。

    诸多因素下,也就造成了宋国消息闭塞,奇迹般的在诸国眼中「神隐」了,没任何人在意的特殊情况。

    要不是陆渊近两年,准备南征,一统岭南三国,特地加强了对于苏、宋、南海三国的情报收集,派了更多人手去打探。

    否则还真被这个不声不响的宋国,给欺瞒了过去。

    而宋国暗地里积蓄这么多强兵,又如此低调,看来也所图甚大。

    足足十五万兵马,楚国的五分之一了。

    此等实力,放在南边的那些小国中,足以横扫。

    此时宋国之所以没动静,多半也是忌惮楚国,一直在暗暗等待着时机。

    面对这么一个有实力,有耐心,有规划的敌人,任谁都会感到头痛。

    陆渊也不例外。

    此次南征,苏、南海二国,皆不足虑。

    唯一可堪一敌者,宋国是也。

    对付宋国,他打算拿出全部的精力,用尽所有能调动的力量,来攻灭此国。

    这是陆渊对于宋国最大的尊重。

    你强大,所以我要加倍的对付你,不惜一切代价。

第345章岭南三国[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