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九州造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4章 佛法[2/2页]

    金色宝莲之下,地面轰隆巨震,金黄之气已浓如实质,在元卓头顶渐渐成形。

    群僧虽只是诵经,但是额头已渐渐渗出汗水来。那了空大师也神情凝重,远没有先前那般自在。

    然而,肖逸却心无旁骛,如饥似渴地参悟着石壁上的佛家经典。

    肖逸参悟越深,内心佛意渐浓,看着如梦幻般流转的金色文字,感觉无须看字,单体会那文字之间散发的气息,就能感受到佛法之博大精深。

    那石壁上的佛经经典岂止万千,一时半刻又怎能全部浏览。过了片刻,肖逸干脆将眼一闭,将一缕灵魂送入文字浮影之间,尽情感受文字之间流转的那股佛意。

    刹那间,肖逸感到好似徜徉在佛法的海洋之中,佛意浸润着灵魂,好生舒畅。越过长阳真人,将灵魂送至石壁前,这等行径极易被长阳真人发觉,但是肖逸望着如此多的佛法,饥渴难耐,哪还顾得了许多?

    灵魂参悟佛法,速度之快,比之用眼浏览,不知快了几百上千倍。这时,若有外人在场,当看到肖逸脸上渐渐显出慈悲之色,竟和那大河镇石佛有些神似。

    一路畅游,用心参悟,肖逸感觉这些佛法大致有两层用意。

    一层为修心,即追求内心平静,达到菩提之境。这与道家无为之境颇有些类似,只是道法不同,途径不同。道家以不为达到平静,佛家则以心怀慈悲达到平静。

    另一层为普度众生,即以自身善行,感化众生,让天下人皆脱离苦海。为实现这一宏愿,即便舍身喂虎、割肉饲鹰,也在所不惜。

    参悟到这一层时,肖逸心中既感敬佩,又觉叹息,心道:“我当初何不是怀着这一层心愿,意图以自身之行,感化众生,其结果……”佛家已存在了万年,世人依旧迷茫,其结果已不言而喻。

    不过,肖逸愈是参悟,心中愈是充满敬意,忖道:“若是世人皆修习佛法,以善为本,施善行、做善事,天下何愁不太平。佛法与道法相比,更贴近生活,适合百姓大众。此法未在九州传播,实在可惜了。”心底竟暗暗决定,如有机缘,定当劝世人修习佛法,奉行善道。

    若是让长阳真人得知肖逸此时之心思,不知该作何感想。

    诸家之法,虽有相通之处,但差异也是极大。对于凡人而言,同时修习诸家之法,将不同思想尽收脑海,简直是不可思议之事。破坏心境事小,极有可能导致心神错乱,走火入魔。

    然而,肖逸从悟道之初便懂了大道“自然度势”的道理,深知“度”之要义,再经过大佛镇那一觉之后,对“度”之把握更为精准,这才能把握尺度,参悟诸法,而不影响心境。

    领会到佛法的两层用意之后,参悟速度又自倍增。肖逸从不敢想,参悟道法也能如吸收灵气般鲸吞海吸。此时,他突然明白了,纵横家为何独辟蹊径钻研灵魂之道。

    南华真人曾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天下诸法,何止万千。以有限生命,去追求无限道法,必然难以达成。而修习了灵魂之道,提升了参悟速度,生命虽未改变,但是一生所习道法却能成倍增长。如此,岂不相当于长生?”忽然间,肖逸竟又对鬼家灵魂之道有了重新认识。

    肖逸悟道,从来便是凭着自身所思所想,不论对错,随性而悟。但是身在佛法海洋之中,却神游天外,突然想到鬼家灵魂之道,也当真令人哭笑不得。

第354章 佛法[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