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朝兴衰史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2章 才华横溢的贾谊无用武之地[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文帝二年,一些大地主和商人勾结,盯上了农民手中的土地。

    大量买下农民手中的土地进行商业化运作。

    与现在的土地开发“种”大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商人和大地主买下土地不再种植农作物,而是种植经济作物烟草。

    种烟草挣的钱比种小麦收益高,但是影响到了大汉国库储备。

    贾谊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连夜奋笔疾书,给文帝上了一道《论积贮疏》。

    这道奏折洋洋洒洒780个字: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贾谊在奏折中陈述了“农转商”的危害,说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警醒皇上一定要保住大汉土地的底线……

    贾谊眼光确实看得远。看到了问题严重性。

    “皇上,一旦发生战争或者灾年,朝百姓不种粮食,有钱您也买不到粮食,

    诸侯国不会卖给您,他们别看都是刘氏后人,趁你病,要你命才是他们的共识!”

    文帝深以为然,暗暗佩服贾谊的洞察力。

    暗道:“遍观朝中大臣,比贾谊从政经验丰富的臣子多不胜数,唯独贾谊提出了这个问题,

    不是其他大臣看不出问题所在,而是他们害怕得罪大地主和商人,对棘手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随后文帝发诏书禁止土地商业化,商人手中囤积的土地无条件返还给农民,

    这股“土地商业化”不法行为,在朝廷打击下灰飞烟灭。

    ……

    一年后,由于贾谊成绩斐然,文帝提拔他为大中大夫。

    期间,贾谊总结前朝秦的失败教训,为文帝上书《过秦论》。

    他借秦之兴衰,告诫汉朝统治者要施行仁政,以民为本,大汉才能长治久安……

    对诸侯王赖在京城不走现象,贾谊提出让驻京诸侯王全部就国,

    目的就是避免这些勋臣左右皇上的决策。

    文帝很欣赏贾谊的锐意进取精神,心说年轻人有闯劲观念新,我的班底需要“新鲜血液”补充进来。

    半年后,文帝要提拔贾谊为公卿之职。

    “公卿”指的是“三公九卿”,是西汉最高级的官员。

    这时朝中的勋臣,比如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提出反对。

    “皇上,贾谊年轻气盛,欠缺沉稳,大汉是高祖创下的天下,汉承秦制是老丞相萧何定下的规矩。

    如今贾谊上来就左砍右砍,操之过急会把大汉带偏离方向,贾谊不适合担任高级官员。”

    周勃说的冠冕堂皇,其实是这些老臣嫉妒贾谊的才华。

    这些老臣的说辞,实际是打压新人的招数,是要把贾谊排挤出权力中心。

    文帝不敢得罪这些勋臣,从此疏远了贾谊。

    汉文帝三年,贾谊被朝廷任命为长沙王太傅,也就是去长沙国当太子的老师。

    长沙国紧挨着南越国,在西汉时期属于蛮荒之地,让贾谊去南方任职,无异于贬斥和流放。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勋臣的势力很强大,皇上想重用锐意改革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另外贾谊有才华但没有背景,此时他的老师张苍只是御史大夫,根本无法和丞相周勃,大将军灌婴等人相抗衡。

    受挫的贾谊乘船去长沙国上任,路过汨罗江时,触景生情想起了怀才不遇的屈原。

    屈原是楚国大夫,诗人,政治家。他为楚怀王献计献策抵抗秦国侵略,却不被君王采纳,结果楚国被秦攻灭。

  &nb

第102章 才华横溢的贾谊无用武之地[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