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章 上市前该做什么准备[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原来在17世纪初,还不存在面向国外投资者发售股票的现象。

    当时的股份制公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等都只是面向国内投资者发售股票。

    换个角度说,就是这些公司只在本国境内发售股票,而不会在外国境内发售股票。

    至于外国人去英国、荷兰境内购买股票的情况还是存在的。

    这是想拿我们当小白鼠吗?

    真是有够鸡贼的啊。

    不过在外国境内发售股票也没什么太大的风险。

    现代,在外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有很多,什么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等。

    反过来在中国上市的外国公司也很多,比如德国克劳玛菲集团、意大利法拉帝集团等等。

    在17世纪,要到外国的土地上去发售股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很多国家压根就没有股票市场,也根本没有人知道股票是个什么东西。

    所以要想成功在那样的国家发售股票,首先就得让人们了解什么是股票。

    然后还要设法消除投资者对股票的疑虑。

    对于国内公司来说,这相对会比较容易。

    但对外国公司来说,就可能会存在诸多困难,

    毕竟在当时,绝大多数国家还处于封建制度环境之下,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占绝对主流,

    谁敢轻易把自己的财富交到一群外国人手里去呢?

    现代人但凡是有点金融知识的,都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面向公众发售股票的公司。

    但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发售股票前,都做过哪些准备工作。

    在当时的荷兰社会,股票应该也是一个新鲜事物。

    所以不难推测,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发售股票前一定做过大量的宣传工作。

    但只是让公众认识了股票肯定还不够,

    他们还得设法取信于公众,让投资者敢于拿手里的真金白银去换取纸张做的股票。

    问题在于,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又为这些工作付出了多大的成本呢?

    如果能知道这些,对南海边地公司发售股票肯定是有借鉴价值的。

    尽管难度上,肯定是南海边地公司会更难一些,毕竟是在国内和国外发售的区别。

    想到这里,李国助急忙问道:

    “考克斯先生,依你之见,南海边地公司可以在周边的哪个国家尝试发售股票呢?”

    考克斯沉默片刻,颇为自信地说道:

    “我认为但凡是能接受欧洲国家在其境内建立商馆的国家都可以考虑。”

    “不过考虑到距离因素,我不推荐南洋的那些国家。”

    “所以我认为,南海边地公司可以首先在日本平户尝试发售股票。”

    李国助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又问道:

    “那……如果我们决定在日本平户发售股票的话,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考克斯沉吟片刻,颇为谨慎地说道:

    “虽然可能会比较难,但我们可以参考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前的做法

第85章 上市前该做什么准备[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