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 海藻屯[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船刚绕过乌苏里湾东岸尽头,李国助马上又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另一座岛。

    那座岛在勒富岛北边略微偏东的地方。

    俄罗斯称之为普季亚京岛,至于其中国旧名已是很难考证了。

    去年他们问过北边锡霍特山脉东麓沿岸的库尔喀人。

    但他们活动范围有限,根本说不上这一带的地名。

    这两座岛在现代都属于福基诺市,是一座军港。

    从两座岛中间穿过去后,大约向东航行了两个小时左右,李国助又看到北岸有一个又大又深的海湾。

    这个海湾被后来拥有它的俄罗斯称为纳霍德卡湾,其内水深浪静,可全年通行,

    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唯一一个海洋永远不会冻结的地方,港口条件优于海参崴。

    得益于此,进入现代以后,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也比较超前。

    它是俄罗斯远东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船舶往来密集。

    海湾内有四个港口和四个船舶维修厂,是普里莫尔斯克航运公司等大型公司的基地。

    它也是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商港,拥有运输木材、煤炭、集装箱的大型设施和19个深水泊位及油港,水深达

    前苏联远东区外贸货运量的三分之二由此港出口。

    它还是泰舍特-纳霍德卡输油管道的东边终点,

    将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等资源输送到这里,再通过海运运往其他地区。

    沿锡霍特山脉南下的利曼寒流与北上的对马暖流在日本海交汇,增强了海水的搅动效果。

    这有助于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维持和渔业资源的丰富。

    所以纳霍德卡港还是活跃的渔业基地。

    冷战时期,海参崴成为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军事基地,禁止外国船只驶入,

    纳霍德卡湾迅速发展成为苏联远东最主要的、唯一对外开放的民用深水港,

    与海参崴相辅相成,共同承担起远东地区的军事和经济职能。

    正因这个海湾有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

    李国助对它也是志在必得,绝不允许它在这个时空落入俄罗斯之手。

    当然他也绝不会再让这个海湾使用纳霍德卡这样的俄国名称。

    他不知道这个海湾在明末叫什么名字。

    但在清末它被称为海藻湾,或海藻屯,据说是因为湾内盛产海藻的缘故。

    所以他也准备沿用这个名称。

    海藻湾内有一条大河,叫做雅兰河,是锡霍特山脉南麓最大的河流。

    在其流域内原本生活着雅兰路库尔喀人。

    但野猪皮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先后两次派兵攻打此地,已将他们尽数收编。

    出了海藻湾,往东不远还有一条锡林河,后者也可以写作西临河,反正都是音译。

    在其流域内原本生活着西临路库尔喀人。

    但在1614年,被努尔哈赤派500建州兵与残余的雅兰路人一起掳掠去了赫图阿拉。

    这个地方是处在锡霍特山脉南麓,依山傍海又临河,可谓是易守难攻之地。

    要不是雅兰路和锡林路库尔喀人太菜

第150章 海藻屯[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