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阴谋天下秦二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皇帝重亮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sp;   皇权,在这个时代是整个社会的柱石。在座的大臣都是始皇帝时的老臣,对皇室的忠贞也是坚定不移的。至于始皇帝选扶苏还是胡亥继位、胡亥继位是否包含阴谋,他们内心中难免会有各自的看法和猜测,但皇家承继之事自古以来多血腥,所以他们也并不想置身其中。

    始皇帝的诸公子公主鼓噪胡亥乃矫诏篡位登基而被屠戮一空,他们也就是叹息了一下,认为诸公子们太不识时务。

    对于公子扶苏,各位大臣的印象还是很不错的,温良恭俭,不似始皇帝那般严苛酷烈,却也刚毅果决,应该是很好守成之君。但大臣们也有另外的考虑,就是如果遭遇突发政局时,公子扶苏这种性格也是非常易受强臣影响的性格。

    比如,受蒙恬和蒙毅的影响。

    始皇帝时对蒙毅就几乎言听计从,而公子扶苏监军北疆多年,与三十万边军统帅蒙恬的关系自不必言了。因此也有大臣(比如李斯)认为,一旦扶苏登基为帝,则大秦朝堂或将是蒙氏兄弟的天下。

    而对公子胡亥,大臣们的印象可以说,没有印象!

    当然这是从政事角度而言。这位小公子在始皇帝在位时是典型的小纨绔,从未参与任何政事,只是作为始皇帝最小的儿子,深得始皇帝的喜爱,每次东巡都带着他,而他也不过就是跟着四处游玩。

    胡亥身边除了讲席赵高外,并无任何朝中势力相伴,赵高也不过就是个皇家马车夫的领班兼带着皇帝符玺的拎包,所以大臣们对胡亥都有些轻视。但胡亥继位皇帝后的前几月,颇有几分勤政君主的气象,使得群臣的轻视几乎都消失了。

    可东巡以来皇帝的变化,又让他们心中摇头。虽然如此,但他们按照严格的大秦律法和坚定的忠君思想,也不敢对胡亥再有什么轻视行为,君为贵。

    换个角度看,面对胡亥这样无从政经验的帝王,也是大臣们各显其能的时候。一旦自己的能力为皇帝看重,就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二世皇帝登基,丞相李斯继续留用倒也没什么,那个马车夫兼跟班当郎中令也属正常,郎中令本来就是皇帝贴身之人。问题就在于,谁也没想到这个郎中令居然是个翻云覆雨的佞臣,在东巡中就开始对皇帝施加影响,东巡后干脆把皇帝哄到甘泉宫,自己在朝臣和皇帝之间成为一个隔离带。这样下去,到地谁是真皇帝?

    今天皇帝突然闹了这么一出轻车回宫的俳戏,然后再突然召见朝中重臣,现在又突然告诉他们李斯、赵高两人同时“请辞”离职……

    通常发生这种事情,就是继位君王要摆脱辅政大臣的影响准备自己亲政的信号。

    始皇帝亲政时,借嫪毐之乱囚了听政的赵太后,赶走了丞相吕不韦并且后又逼吕不韦自杀,然后就彻底把持了朝政。

    现在小皇帝也来了这么一手,这些老狐狸们真不相信李斯和赵高是“自愿请辞”的。

    如此看来,这个皇帝是在甘泉宫玩儿够了又回归明君之路?毕竟自孝公以来的赢姓君主,就没出过一个昏聩的,赢姓的血性在二世皇帝身上又被激发了?

    殿内重臣心中开始警号长鸣。

    _

    上面胡亥继续说道:“朕因此决意调整一下诸卿的职司,冯去疾。”

    “臣在。”

    “汝由御史大夫升任丞相,尽快与李斯交接。”

    “臣奉诏。”冯去疾稍露喜色施礼。李斯去职,他是最有可能接替丞相之位的,因为御史大夫又称副丞相,现在真的大位到手,虽在情理之中,但也多少有点儿兴奋。

    “顿弱,你来任御史大夫。”

    “啊!”顿弱轻呼一声,颇显吃惊的样子,但赶紧收敛了一下。从客卿一跃成为掌实职的三公之一可是个不小的升迁,“陛下,臣非辞辛苦,只是臣任三公之位……”

    胡亥笑了一下:“顿弱,御史大夫实为副丞相,自是非常重要的位置。另外,朕对卿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之后再与卿商议。”

    “这……臣奉诏。”

    “冯劫仍任太尉,廷尉贾。”

    “臣在。”

    “你改任典客。典客巴澜朕另有任用。至于典客的所司职司,朕也随后再与卿商议。”

    “臣奉诏。”姚贾表情不动的施礼回应。

    廷尉掌全国的律法施行类似司法部长加最高法院,典客有点儿类似外交部长,大秦一统后也没啥外交,于是就成了少数民族事务部部长。因此从廷尉改任典客,虽然同为九卿之位,但职权却大为下降了。

    巴澜同样也施礼奉诏,因不知皇帝打算调任他做啥,所以也没有多言。

    “公子婴任郎中令。”

    “臣奉诏。”公子婴得到这个任命,心中自是非常欢喜,为皇帝效了最大的力,也就得到了极为满意的回报,这个皇帝必须死保。

    “廷尉空缺,朕拟调回三川郡守李由接任。其他诸卿暂不更动,不过,章邯!”

第十二章 皇帝重亮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