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陈平的平乱方略(上)[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参听得心中五味杂陈。从士子角度说,他轻商,可又无法否认皇帝所说的是有道理的,至少是值得一试的。如果兴商贾与农耕冲突不大,庶民可在耕种之余增加收益……耕种之余?
“陛下所言授予臣全权,那臣斗胆问一句,如果臣制商贾律,只允许商贾在农闲时节佣工行商,陛下是否允可?”曹参目不转睛的直视皇帝。
“此番修律与制律,我跟廷尉讲过,不是以我的意志为主,而是终要交给公卿进行审议。届期,你还要与他们舌辩,使公卿中多数人赞同。”
“朕不会轻易行使否决的权力。”胡亥毫不在意曹参的瞪视,“你也可把思路放宽,例如,如何使耕者不弃田,我在九原用商贾的事情中,也讲过从为商贾佣者的收入中征收所得税的想法。假若,你所制贾律中,限制商贾只能在农闲时雇佣有田者,为商贾佣者要缴纳不低于有田者的租赋,是否就能够控制因商弃田呢?假若在某郡发生因商弃田者众,则在商贾律中,许郡府调高佣者应缴税额,使耕者最终收益大于佣者,是否就可以降低弃田的现象呢?如此这般,汝自思之。”
曹参私心中对皇帝的考察得到了结果,轻松的同时又感到了巨大的压力。皇帝大撒把,把事情丢给他并授以全权,他反而更加战战兢兢了。
制律,要以天下百姓为念,要使百姓可从兴商贾中获取实利,还不能误了国本农耕……他心情复杂的站起来向皇帝行拜礼,然后慢慢地退出大殿。
胡亥看着曹参满怀心事退出大殿,倒在在御座上恨不得四腿乱蹬的放声大笑,有一种捉弄了历史的恶作剧心态。
史书中曹参的众多事迹里,“萧规曹随”是很重的一笔。当萧何亡故后,曹参接任了大汉丞相一职,却没有什么重要作为,完全是无为而治的状态,原因就是萧何已经为大汉朝廷制定好了完善的律法,曹参坦然的啥事儿不干,让各级官吏遵“萧规”而行就是。汉惠帝责备曹参时,他还振振有词的说:“高皇帝(刘邦)和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指无为而治),我这样一类人恪守职责,遵循前代之法不要丢失,不也可以吗?”
_
胡亥心说:“这回,小爷来让你制律操心,看你还怎么偷懒。”
身后两名打扇的锦卫看胡亥半仰的身子一脸诡诈的样子,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刚出门的那个大臣。
“陛下,上卿已在殿外候驾多时了。”姚展小心翼翼的提醒胡亥。
“他候什么驾,让他进来。”
陈平绿袍高冠、大袖飘飘的走了进来,到丹陛前一揖:“臣陈平,拜见陛下。”
“坐吧。”胡亥一脸不爽的瞪着陈平:“你既然来了,还在殿外候驾?我啥时候让你候驾了?”
陈平一笑:“臣知陛下正在召见廷尉史,或许陛下需要与其单独谈谈,所以就暂候了。”
“嘿,你对这个新来的贤者,以前就认得的老友,有什么看法?”
“廷尉史与臣不同。”陈平在皇帝面前虽然谨守君臣之礼,但君臣和谐让他在精神上比较放松,说话也就相对随意:“曹参是楚人,楚人对秦多少有些芥蒂。陛下与臣都知道他与在山中避罪的泗水亭长甚善,陛下也与臣一起见过这位刘季,确有自身风采。所以,廷尉史不类臣这般只想有个能一展自己抱负的地方,而是带有被迫的性质前来咸阳。”
“那你认为他会忠于大秦吗?还是会身在……咸阳心在芒砀?”差点儿说出身在曹营心在汉,胡亥心想。
“陛下如今作为,除兵事外,莫不以百姓生计和江山延续为主旨,即便兵事也是为关中老秦安宁为重。只要陛下一直坚持这样,廷尉史必会终将效忠大秦。曹参骨子里与臣是一类人,并不真的把故国乡土放在首位,而是要有自己施展才能的空间,可为天下人做天下事。作为士子而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果他没有这么做,反而会为天下士子鄙薄了。”陈平很自信的回答道。
“那我们就看着吧,时间会证明的。”胡亥点点头。
“臣昨夜去见安期仙翁,亦见廷尉史在彼。安期翁已收廷尉史为门下,能为安期翁看重的人,必然不是对大秦不利之人,陛下但请宽心。”
“嗯,好啦,不说曹参了。”胡亥打起精神,“上卿,我想我们应该有一个长远,嗯,至少长达数载的规划方略。眼下泗水郡戍役反秦,既然号曰张楚军,自然是要兴楚。我的看法与卿的看法相同,张楚军将会占据陈郡,然后向西南夺南阳,向北取赵魏之地及攻占荥阳敖仓,东面已经留下了一股反军,只要在泗水和九江一带活动,两郡就无余力对陈郡构成威胁。”
“向西北嘛,自然是取颖川和三川然后威胁函谷关,这种大势应不会有太大变数。我想问上卿的是,山东局势已然生变,必不会只有这一股反军,那么上卿认为,在山东还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
第十二章 陈平的平乱方略(上)[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