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塑强汉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章 大汉之势(1)[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能逼汉献帝禅位。

    虽然最后曹操还是杀了荀彧,却未及上位,就一命呜呼,便宜了自己的儿子曹丕。

    尽管他杀了荀彧,可他自己,包括曹家每代皇帝,都对其后人不错。

    长子荀恽(字长倩),官至虎贲中郎将;

    次子荀俣(字叔倩),官至御史中丞;

    三子荀诜(字曼倩),官至大将军从事中郎;

    四子荀玄,史料未有记载,估计是幼小便夭;

    五女荀氏,嫁与曹魏司空陈群;

    六子荀顗(字景倩),成为晋之开国元勋,官至太尉,封临淮公。荀顗为报杀父之仇,几乎杀尽了曹操后人;

    七子荀粲(字奉倩),魏晋玄学代表人物。

    “文若兄长,在汝看来,是忠于汉室重要,还是忠于万民重要?”

    蔡成没表态,而是直接反问。

    你想探知我的态度,我同样想探知你的倾向。

    这句话把荀彧问住了,沉吟半晌,才不情不愿地回答道:“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如果无君,便无人能施恩万民。这本是矛盾。”

    “文若说得好。儒家确是提倡‘三纲无常。如本纲之君,荒淫无度,遗害万民,又当如何?是否如当年高祖斩白蛇、诛暴君?是否如光武帝愤而起兵,重兴汉室?”

    荀彧傻了。

    如果他承认汉高祖刘邦和光武帝举兵为义举,那就说明,汉室也是可以推翻的;

    如果他不承认刘邦、刘秀两人的义举,那汉室就是“不尊纲常”,自当被儒家所弃。

    而大汉又是以儒治国,而且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荀彧本擅长思辩,可此时无论他如何转动大脑,他也找不出能够驳倒蔡成的言语。

    别看行知公子没有引经据典,可却让自己陷入了悖论。

    毕竟,儒家也是提倡爱民的。

    蔡成未顾及荀彧的尴尬,继续问道:

    “文若兄自是知晓,民为本。自古凡是明君,皆以造福万民为己任。而陛下既称‘天子,却有双重含意。一为‘皇权天授,二为‘代天巡狩,治民惠民,可对?”

    荀彧点了点头。

    “可见,连天子都忠于万民,况我常人乎?”

    荀彧无话可说,只能稍显沉重地点了点头。“公子高论!”

    “咦?你们不是在论天下大势吗?怎么论起天子职守了?”刚刚进门的蔡琰一语,打破了尴尬的气氛。

    其实,蔡琰出门,并未远去,吩咐轻风、细雨二人去给荀彧准备歇息的房间后,就一直站在门边,听着里面的对话。

    蔡琰聪慧,早已看过公子准备好的天下大才名单,而荀彧在其中,高居榜首。

    如今看公子把荀彧驳得无言以对,马上出来打圆场,生怕荀彧一羞而去。

    蔡成听蔡琰之言,马上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妥。

    自己总不能与荀彧相见尹始,就逼迫他转变观念吧?

    蔡成深知人的观念转变之难。如若不是自己心甘情愿地转变,他人根本无能为力。

    蔡成冲着荀彧歉然一笑,也马上把自己的情绪缓和下来,借驴下坡道:“昭姬小姐说得是。是我岔开了话题,不该打断文若兄。”喜欢三塑强汉请大家收藏:

第227章 大汉之势(1)[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