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不容乐观[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强烈的,没有吃的,农民就会自己去找吃的。
开荒是最基本的操作,那边山多,于是山上的树木遭了殃,几乎被砍伐殆尽。
本想着田多了,粮食能多收个三五斗,怎奈天公不作美,除了涝就是旱。
加上没有了树木保持水土,一旦大雨,涝的比以前更厉害了!
加上农民也得吃饭,玉米在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被饿急眼的农民偷偷掰了……
种过田的都知道,无论是玉米、小麦还是大米,叶子可以再生,但果实不会。
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情况一年比一年差。
经过国际协商,部分国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但对于庞大的人口来说,粮食杯水车薪。
所以那十年间出了不少“花燕子”,也就是流浪儿童。
他们有的是被遗弃的,有的是家里人已经死绝。
尽管当局想把花燕子收容进育儿院、爱育园等保育设施,但因为这些设施环境恶劣,管理过于严格,很多孩子都不想去。
这十年有多难呢,北边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儿童比南边同龄儿童平均身高矮了17厘米!
通过这项数据,可见一斑。
好在我们这边经过及时调整,时间不会那么久,平均身高下降的并不明显。
话说回来,其实没表态其实也是一种表态。
菜不行,饭也不行,但由于黄瑞丰不吭声,其他人也就不方便多说什么。
唐植桐拿着馒头细细打量,馒头的颜色不对,不是纯白,又黄又黑的表面夹杂了一些颗粒状的白。
黑色的看上去是麸皮,黄色的应该是玉米面。
等馒头吃到嘴里,唐植桐就决定明儿还是吃那水不拉几的米饭吧,起码里面全是米。
黄色的是玉米面不假,但是带着玉米芯一块粉碎的,那些颗粒状的白是玉米芯。
口感一言难尽,但都是自己选的,含着泪也得吃完。
唐植桐就着汤,一口一口全塞下了肚,来到困难年代,多少也得体验一把,省的等老了以后,一帮老头子吹起牛来,自己都不知道饭的味道,那就说不过去了。
等调查组吃完,食堂工作人员前来收拾餐具。
饭已经都没了,菜盘子里还有些汤汤水水的,食堂工作人员当着众人的面,直接端起来干掉了。
干掉后,才发觉有不妥,讪笑道:“倒了浪费,进了肚子保险。”
无论是从言辞还是表情上,都让人看不出任何虚假、伪装的痕迹。
“辛苦了,谢谢。”黄瑞丰看到这幅场景,没有任何不快,反倒是跟服务员客客气气的道了谢。
出了包厢的门,几位当地的同志也是一桌,在离食堂门口不远的一张桌子上用餐。
可能是为了照顾工作组的缘故,这边上餐慢,调查组出来的时候,就餐还没有结束。
桌子上摆着菜和主食,并不是四菜一汤的标准,只有两个咸菜,一个雪菜,一个咸菜条。
主食也不是双蒸米饭和馒头,而是软趴趴的棒子面窝头,带着玉米芯粉碎的那种棒子面。
“黄组长,各位同志,对不住,我们这的条件有限,让大家受委屈了。”市局的负责人站起来,跟调查组打招呼。
“张局长客气了,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吃的非常好。以后不要让食堂的同志单独做饭,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黄瑞丰握住张局长的手,摇了摇,说的很诚恳。
看着眼前桌子上的伙食,黄瑞丰这才明白为何这边给调查组单独开个包间。
“那不行,大老远的跑这么远,我们尽力招待。”张局长摇头道。
“艰苦奋斗,同甘共苦的精神不能丢。明天开始,我们就在大厅里吃饭,不搞特殊。”黄瑞丰转过头来,跟调查组的组员说道。
“是,黄组长。”在房间里说大米个头大的那人先开口表态,其他人接着也跟上,纷纷点头。
黄瑞丰有自己的考虑,人家当地的同志天天这么吃,自己带着调查组过来却受到了特殊招待,这事传回部里,恐怕调查报告的可信度都会大打折扣,更不用说一些风言风语了。
即便这次不能让调查组组员各个升职,但起码也不能遭受非议。
与此相比,暂时吃的差一点是可以接受的。
等黄瑞丰和张局长寒暄结束,调查组集体往宿舍走,身后市局的其他同志在目送调查组走后,继续坐到桌前吃饭。
唐植桐磨磨唧唧的走在队伍最后面,临近拐弯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
借着食堂不算明亮的灯光,能看出市局的同志正在对付棒子面窝头。
双蒸过的窝头压根拿不起来,一拿就碎,所以市局的同志都在把头埋低,埋头干饭。
看到这里,唐植桐叹了口气。
特意拖延上饭也罢,故意让调查组看到也好,这副吃相,不像是临时编排,只有天天吃,才更加知道如何珍惜粮食。
情况,不容乐观啊!
唐植桐和赵鑫一个房间,赵鑫在下午刚进房间的时候选了靠窗的位置,把靠近厕所的床位留给了唐植桐。
第621章 不容乐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