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章 晚宴开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糯香甜,每一口都能嚼出浓郁的桂花香气;芡实百合羹温润爽口,百合的清甜与芡实的软糯完美融合;山楂糕酸甜开胃,切成精致的小块,摆放在盘中赏心悦目;柿子干软糯绵密,带着阳光的味道,巧妙化解了整场盛宴的油腻,只留下悠长回味。

    当最后一位宾客带着满意笑容离席,后厨与前厅的忙碌才徐徐落幕,而这场淮扬盛宴,已在秋夜镌刻下璀璨印记。

    参加生平第一次国宴标准晚宴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心中依旧满是感慨。我有幸参与了食材的挑选与初步处理,可说实话,心里挺惭愧的,晚宴上的菜品没一个是经我亲手烹制,就连居师傅都夸赞的高汤,也是薛师傅的杰作。毕竟国宴规格极高,不容丝毫差池,我要是出了差错,后果简直不堪设想。看来,我厨艺精进之路还很漫长,厨师长暂时不放心把这般重任交给我,不过我并不气馁,至少我真切见识了国宴筹备的全过程,这已然为我的成长筑牢根基。未来,我定要在厨艺这方天地闯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下班后,我也没顾得上休息,埋头整理这两日的笔记。冷菜师傅那摆盘手法堪称一绝,只见他三两下轻巧拨弄,一道精美菜肴便如艺术品般栩栩如生地呈现眼前。还有雕刻大师,经他精雕细琢,那鱼似要跃出餐盘,那龙仿若腾云驾雾,再看看我的雕刻,相较之下简直粗陋不堪。我平日里视若珍宝的雕刻刀具,跟师傅的一比,无论是种类还是品质,都差了一大截。师傅见我面露沮丧,便安慰道,工具并非关键,过去的老师傅仅凭简单刀具,同样能雕出佳作,高级刀具无非是提升效率罢了。说着,他拿起我的刀具展示,刹那间,那些刀具在他手中似被注入灵魂,焕发出别样光彩。我这才明白,问题不在刀具,而在于自身水平,想到这儿,我不禁羞愧得面红耳赤。

    居师傅还曾提点我:“你目前所见识的淮扬菜,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

    这席话,更是让我深知学无止境,激励我不懈奋进。

    细细咂摸居师傅的这句话,越发觉得淮扬菜宛如一座深不可测的巍峨高山,而我不过是山脚下仰望的渺小蝼蚁。淮扬菜,它承载的不仅仅是味蕾上的极致享受,更是岁月沉淀下的文化瑰宝。

    从细腻精致的文思豆腐,那豆腐丝细如发丝,在清汤中根根分明,似水墨画里的细密笔触,到肥而不腻的狮子头,一口咬下,肉香四溢,饱含着的是几代人对火候与食材搭配的钻研。它既能登上国宴这般大雅之堂,用最考究的食材、最精湛的厨艺展现大国风范;又能悄然融入街头巷尾,以亲民的价格、熟悉的味道慰藉寻常百姓的心与胃。

    反观自己,虽怀揣着对厨艺的热爱踏入这行,可在这淮扬菜的浩瀚星河中,掌握的不过寥寥几招。见识过国宴级别的筹备,才惊觉每一道工序背后的严苛与精细,从食材产地的精挑细选,确保那一口鲜爽纯正,到烹饪过程中的分秒把控、调料的毫厘斟酌,哪一步不是千锤百炼的智慧结晶。而我,在雕刻上尚未入门,摆盘也缺了神韵,于诸多技艺还一知半解。

    但我不会就此消沉,正如那涓涓细流亦可汇聚成海。我决心以勤补拙,每日钻研菜谱,向师傅们讨教技巧,从基础的刀工练起,一寸一寸打磨手感,一毫一厘雕琢精度。用心去品味淮扬菜的每一丝风味,去追溯它的历史渊源,让文化沁入菜品之中。我相信,终有一日,我能在这淮扬菜的天地里,成长为一棵挺拔的白杨,虽不及高山雄伟,却也能为这片美食的景致添一抹亮色,让更多人领略淮扬菜的魅力,不负心中热爱,不负师傅教诲。喜欢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请大家收藏:

第36章 晚宴开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