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5章 拍黄瓜[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勒上色,虽笔触缓慢,却坚定有力,我在这冷菜的广阔天地里,一步一个脚印,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绚烂篇章。

    我的第一道冷菜,便是家喻户晓的拍黄瓜,可别小瞧了它,酒店里的拍黄瓜与家常做法相比,那可是有着天壤之别。选料从一开始就暗藏玄机,只选用粗细均匀、顶花带刺的鲜嫩黄瓜,确保食客入口的每一口都能听到那清脆悦耳的“嘎嘣”声。清洗完毕,廖师傅亲自示范那独特的“拍功”,这可不是随手胡乱一拍,而是巧用巧劲,要让黄瓜裂开的同时尽量保持完整形态,如此既能充分释放出清甜的汁水,又不失美观大方的卖相。

    接着便是调味环节,家里通常是简单粗暴地把蒜、醋、盐随意一拌了事,这儿的做法却精细考究得很。得先将大蒜捣成细腻如泥的状态,只为取其浓郁醇厚的蒜香;特制的香醋,酸中带着丝丝柔意,严格按照精确比例徐徐淋入,再撒上少许白糖提鲜、味精增味,最后淋上一圈香气四溢的芝麻香油,瞬间满室生香。搅拌时更是手法轻柔细腻,如同呵护珍宝一般,确保每一块黄瓜都能均匀地裹满美味料汁。

    我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摩学习,初次上手时,紧张得双手都微微颤抖,不是拍黄瓜时用力过猛,把黄瓜拍得碎烂不堪,就是料汁调得比例失调,味道怪异。廖师傅在旁不厌其烦地耐心纠正,我也毫不气馁,一遍又一遍地尝试,额头布满汗珠也浑然不觉。终于,一盘色泽翠绿欲滴、香气扑鼻诱人、口感爽脆清甜的拍黄瓜新鲜出炉,望着它,那一刻,我的内心被满满的成就感充斥,也成功迈出了冷菜学习道路上坚实有力的第一步。

    没办法,毕竟太好的原料价格不菲,我生怕自己一时失手浪费了,只能从简单食材开始,稳扎稳打,一步步积累宝贵经验。就拿这拍黄瓜来说,虽看似平平无奇,实则暗藏大学问。反复练习数遍之后,我终于做出了几盘能够端上餐桌、供客人品鉴的成品,自信心也随之水涨船高,悄然提升了些许。

    有了这次小成功作为坚实的铺垫,我开始大胆尝试更复杂一丁点的食材,凉拌豆芽便是我的下一个“试验品”。豆芽这食材娇气得很,易熟也易出水,焯水时间必须精准到秒,时间长了,豆芽软塌塌的,毫无嚼劲,时间短了,又会残留恼人的豆腥味。调味时,得在传统的醋、盐、蒜基础上,巧妙地添入辣椒油与生抽,让豆芽既有清爽宜人的口感,又能拥有丰富多元的滋味。

    每次完成一道新菜品,我都会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请廖师傅点评。他总能目光如炬,精准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从食材处理时那些不易察觉的细微瑕疵,到摆盘呈现给客人的视觉效果优劣,无一遗漏。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多种简单食材的冷菜制作精髓。虽说暂时还无缘接触那些高档食材、精细菜品,但我心底明白,扎实稳固的基础是迈向更高阶厨艺巅峰的必经之路,此刻的我,正稳稳当当地在这条道路上昂首迈进。

    或许是我太急于求成,每日大量食用辣椒,妄图以最快的速度吃透川菜精髓,我的肠胃终究不堪重负,提出了严正抗议。又或许是在肠胃虚弱之际,病毒乘虚而入,发动了猛烈攻击。上吐下泻的我,整个人病倒了,像一只受伤的孤雁。当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医院里挂盐水时,那种无助感如潮水般将我淹没,望着点滴一滴一滴缓缓往下落,我不禁开始怀疑自己这般拼命到底值不值当。找一份安稳工作,守在父母身边,过平凡普通的日子,不也挺好的吗?

    可一想到居师傅,我的心又猛地坚定起来。居师傅技艺精湛,对烹饪满怀热忱,却因种种无奈,与烹饪大师的头衔擦肩而过,那落寞的神情我至今难忘,这成了他一生的遗憾。我还年轻啊,有的是精力与勇气,未来的路还长,现在放弃,岂不也会像居师傅一样,余生在悔恨中度过?不,我绝不允许自己重蹈覆辙。想到这儿,我攥紧了拳头,暗暗发誓,等身体康复,定要以更饱满的热情回归厨房,向着心中的烹饪梦想全力冲刺,哪怕前方荆棘丛生,我也要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喜欢我的三年学徒生涯和二十六个师傅请大家收藏:

第55章 拍黄瓜[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