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方剂杂论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2章 四逆散[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本草备要》,将蜜炼得愈发粘稠。这次汤药浓如琥珀,老者饮下后却迟迟不见动静。

    更漏滴到子时,干姜忽然将三钱姜片尽数投入火炉。烈焰腾空瞬间,老者喉间忽然发出龙吟般的痰鸣,灰白胡须无风自动。附子虚影在烟气中明灭,嘴角却噙着笑:"原来《医宗金鉴》说的相得益彰,是要以命换命。"

    晨光穿透窗纸时,我捧着空了的蜜罐,看那二人身影在炉火中渐渐交融。附子腰间黑顺片与干姜鬓边霜雪化作太极阴阳,而我的甘甜渗进他们每一道裂痕。先生合上《伤寒论》,墨字"甘草缓急"在曦光中微微发烫。

    ————————

    四逆散

    《伤寒论》

    【组成】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

    干柴胡

    芍药各十分

    【用法】上四味,捣筛,白饮和,服方寸比,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1.阳郁厥逆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2.肝脾不和证。胁肋胀痛,脘腹疼痛,脉弦。

    【证治机理】本方在《伤寒论》中原治“少阴病,四逆”。四逆者,乃手足不温也。其证缘于外邪循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此“四逆”与阳衰阴盛的四肢厥逆有本质区别。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木来乘土,脾滞失运,故见胁肋胀痛、脘腹疼痛,或见泄利下重等症;脉弦亦主肝郁。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

    【方解】柴胡入肝胆经,升发阳气,疏肝解郁,透邪外出,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为臣药。柴胡散疏,条达肝气;白芍收敛,补养肝血,使柴胡升散而无耗伤阴血之虞,二药合用,共达调肝之效。佐以枳实理气开郁,泄热散结,与柴胡相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并奏疏肝理脾之效;与白芍相配,又能理气和血,使气血调和。佐使以甘草,益脾和中,调和诸药;与白芍配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原方用白饮(米汤)和服,取中气和则阴阳之气自相顺接之意。本方原治阳郁厥逆证,又为疏肝理脾法之基础方。

    【配伍特点】疏柔相合,以适肝性;升降同用,气血并调。

    【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此是阳郁成厥逆,敛阴泄热平剂扶。

第32章 四逆散[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