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越鞠丸[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日,她送来幅百草堂全景绣屏:香附娘娘的银簪映着苍术先生的药碾,川芎大侠的剑穗拂过栀子书生的典籍,神曲童子的酒曲在晨光里泛着金芒。守仁抚过绣屏上细密针脚叹道:"气行血活,郁结自消,此方越鞠丸化裁,正应丹溪先生'六郁相因,以气为先'的奥义。"
仲夏夜半,栀子书生独坐藏书阁整理《温病条辨》,忽闻北院传来金石相击之声。但见守仁医师手持磁石,正与一位狂躁书生对峙。那书生满面潮红,手中《论语》已被撕去半卷。
"三日不寐,五内俱焚..."书生嘶吼间扯开衣襟,膻中穴处竟有赤斑隐现。守仁翻看他舌象,见舌尖红绛如朱砂点雪,苔黄燥似龟裂纹理。
神曲童子从梁上探出头来:"阳明腑实?待我消食导..."话音未落便被苍术按住:"此乃心火亢盛,非食积所致。《素问》有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栀子书生广袖轻扬,十二枚栀子仁如星斗落于掌心:"当用焦栀子清三焦郁火,佐以豆豉宣发透邪。"他从《伤寒论》栀子豉汤化裁,将药材投入青瓷药吊。此时香附娘娘引朱砂为衣,将香附末裹成玲珑药丸:"心火妄动必耗肝阴,行气解郁方能水火既济。"
子时三刻,药室腾起袅袅青烟。守仁观书生饮下汤药后瞳仁渐清,转身对众药君叹道:"此症印证丹溪先生'气有余便是火'之论,诸君今日配伍,暗合越鞠丸去白术加黄连之法。"
白露时节,五味轩前的银杏渐染金黄。药君们正研读《金匮要略》,忽被一阵哮鸣惊扰。但见渔夫王二扶着门框喘息,喉间痰声漉漉如破风箱。
苍术先生率先起身,麸炒苍术的香气盈满衣袖:"此乃痰湿壅肺,当遵《和剂局方》平胃散法。"却见守仁摇头:"痰色黄稠胶着,已从寒化热。"
川芎大侠剑锋轻挑患者尺泽穴,蹙眉道:"血不利则为水,水停则生痰。"香附娘娘闻言取出姜制香附:"气行则津行,当先理气化痰。"众药君争论间,神曲童子突然跃上药柜:"《幼科发挥》载保和丸法,消食导滞可绝生痰之源!"
守仁含笑取出越鞠丸原方,又添贝母、瓜蒌二味:"痰郁本为六郁之变证,诸君各展所长即可。"当陈皮遇见浙贝母,当炒栀子邂逅姜汁竹沥,原本胶着的黄痰竟如春雪消融。
重阳登高日,五位药君在百草堂前布下五行药阵。香附娘娘居东执青木,苍术先生镇中握黄土,川芎大侠守西持金刃,栀子书生面南控离火,神曲童子临北驭坎水。
守仁医师展开朱丹溪手书《六郁论》,对前来求学的医者朗声道:"六郁之治,贵在调气。气畅则湿化、食消、火降、痰祛、血行。"晨风拂过檐下铜铃,五位药君的身影渐与《丹溪心法》中的方剂图解重合,恍若先贤跨越时空的传承。
药柜最上层,那罐越鞠丸正泛着琥珀光泽。香附的辛、苍术的苦、川芎的温、栀子的凉、神曲的甘,在岁月陈化中酝酿出化解六郁的至和之气。
————————
越鞠丸(芎术丸)《丹溪心法》
【组成】香附
苍术
川芎
栀子
神曲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水泛为丸如绿豆大(现代用法:水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郁证。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
【证治机理】证系肝脾气机郁滞,以致气、血、痰、火、食、湿等相因而成,故又有“六郁”之称。若情志不遂则致肝气不舒,形成气郁,气不行血则致血郁,肝郁日久又可生热化火而形成火郁;若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脾胃纳运失常,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则致食郁,甚而成湿郁和痰郁。因此,气、血、火三郁多责之于肝,食、湿、痰三郁多责之于脾。气郁则见胸膈痞闷,血郁则见胸胁刺痛、痛有定处;火郁则见口苦泛酸;湿、痰、食郁滞,则见脘腹胀痛、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症。本证虽言六郁,但以气郁为先,治疗当以行气解郁为主,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诸郁亦随之而解。
【方解】香附为君,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行气活血,以解血郁,亦可增君药行气之力;苍术燥湿运脾,以解湿郁;栀子清热泻火,以解火郁;神曲消食和胃,以解食郁,四药皆为臣佐之品。其中因湿祛不聚痰,脾健不生痰,火消不炼痰,故五郁得解则不治痰而痰郁自消。诸药合用,以行气解郁为主,气行血活,湿祛热清,食化脾健痰消,六郁自解。本方为治“六郁”证之基础方。
【配伍特点】五药治六郁,诸法并举,重在调理气机。
【方歌】越鞠丸治六般郁,气血痰火湿食因,芎苍香附兼栀曲,气畅郁舒痛闷伸。
第98章 越鞠丸[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