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顺1730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二三章 自身定位(下)[2/2页]

    首领是一个阶级。

    首领之下,就是士阶级。

    因为在岛上生活,所以这个士阶层,除了武士、文化、舞蹈、祭祀、医官之类,造船工匠也算是士。

    士阶层往下,是平民阶层。主要负责种植、捕鱼等等。

    平民再往下,是奴隶阶层,数量不是很多。

    基本上,距离一些人梦寐以求的《周礼》,单就经济基础上,肯定比大顺这边更近。

    历史上,檀香山的上层对基督教是有过抵抗的,原因倒是和大顺的一些士大夫差不多。

    “诸戒皆可守,惟不可纳妾一事,难”。

    岛上的上层阶层是一夫多妻的,也是因为拒绝一夫一妻制,所以上层拒绝信奉基督教。

    加之,岛上男尊女卑非常严重,基本上还是男耕女织、男外女内的逻辑,虽然是原始阶段,但是诸如男人吃饭女人不许上桌之类的规定也已经出现。

    文化逻辑也是男为阳,女为阴;男人是坚强,女人是虚弱之类。

    因为经济基础在这摆着,要靠耕作、打渔、造船、战争为生,阶级社会既然已经有了雏形,那么这个经济基础之下,男尊女卑也就是必然的。

    就这种情况下,相对来说,复古派的儒生,在那边上层的渗透,应该还是比基督教传教士靠谱的,最起码不会出现因为要求离婚和戒酒之类而出现上层反对的情况。

    加之土地制度、文化习俗,相对来说也更适合他们搞复古尝试。复古在大顺这肯定是不行了,经济发展的和古时完全不一样了,倒是那边说不定还真有可能。

    通过学识,非常容易就可以成为酋长之下的士阶层,帮着搞出来一个扭曲成朝鲜国种姓制度那样的魔改儒家朝贡国,还是很有可能的。

    终究,旧时代的瓦解,还是要靠经济基础的改变。

    而檀香山的经济基础、土地制度,短时间内没有机会改变。

    因为要改变,需要资本渗透、土地私有化、兼并、种植园、农场这些东西,瓦解过去的经济基础。

    历史上,瓦解了檀香山原有经济基础的,是美国的西进运动、美国和广州的贸易。

    最终瓦解这一切的,是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使得北方的蔗糖市场、咖啡市场,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大量资本涌入,种甘蔗、榨糖、种咖啡,瓦解了原本的经济基础。

    而这对大顺来说,这个情况又很难发生。

    毕竟,大顺资本想种咖啡,甘蔗,也不会跑这来种,在南洋方便的多。

    南洋有的是可以种甘蔗、种水稻的地方,距离又近,利润更高,大顺的资本有病才会跑那去,瓦解当地的社会结构。

    是以只要美洲西海岸还没有发展起来,资本就不会往这地方投资去搞农业的。而美洲西海岸想要发展起来,短期来看,是没啥可能的。

    复古派儒生念念不忘的很多东西,如井田、王制、官造、士民等等,都可以在岛上进行尝试,不说是无缝连接吧,肯定比在大顺的苏南地区搞要契合的多。

    而且,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顺的毛皮贩子,需要的只是一个冬天过冬的港口、一个有限的谷物提供地而已。

    檀香山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保持一种半静止的社会结构。

    应该说,复古派儒生的一些想法,对檀香山这样的阶级刚出现的原始社会,还是有很强的文化吸引力的。

    尤其是上层,而且排斥度应该不会太高。

    说不定还能亲眼目睹有活人祭改为人俑的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周代商的巨大进步,也有助于他们理解先秦古籍记载的一些此时可能不能理解的东西。

    信上,刘钰也算是说的比较明白。

    这地方,只靠剑去征服,是无意义的。所以,希望他们这些儒生,能够做一些尝试。

    改造他们。

    同化他们。

    藩属他们。

    行三代之法、进井田之制。

    当然话还是说的比较客气的。

    但看完这信之后,孟松麓还是能深切感受到自己老师之前的那声叹息。

    虽未明说,但这信里面的意思还是充满了嘲讽。

    前后加在一起,其实就是一句话:让他们找准自己的定位。

    未来,你们或许可以幻想一下、空想一下。

    过去,你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往现在靠一靠。

    然而最关键的现在,此时此刻,现实问题,你们还是歇着吧。你们解决不了。

    至于此时,只能做时代大背景的附庸,妥协之后,融入改革,抓住时代下纺织业发展的机遇,把小小的、没有地主佃户矛盾的、理想主义儒生扎堆的这个乡社的一堆问题,解决了。

    话很客气,但越客气,看下来就越觉得郁闷憋气。

    仿佛是说,把圣教传到那片岛屿、把那里搞成藩属,是现实中你们最有机会,最切实际的“立功”方式。

    至于别的,并不看好。

第八二三章 自身定位(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