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顺1730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三战定印度(十一)[2/2页]

    这一次,杜锋没有让主力部队早早扎营,而是加快了一点行军的速度,跑到前面和前锋部队汇合,部署了营垒防御。

    此时两军的主力部队相距也就不到十里。

    傍晚时候,就派了波轻骑兵,趁夜往对面的孟加拉营地扔了俩手雷,听个响,便叫各部正常休息,下达了明天早晨三点半拔营的命令。

    第二天一早,各部准时吃完了早饭,按照杜锋的命令和参谋部制定的行军方案,将主力部队分成了三个行军纵队。

    三个行军纵队并进开拔,预计在六点钟抵达预定地点,并且展开。

    万人的会战,也是需要一个宽大的正面的,集中一路行军纵队,会降低展开的速度。

    没有军队是在敌人炮击范围内展开的,都是在距离几里之外就开始向两翼扩。

    但是,分派纵队的时候,杜锋部署了一个有些奇怪的阵型。

    炮兵的一半,都集中在中军。几乎所有的正规骑兵,也集中在了中军。

    抗线的锡兰府兵,分成两队,在两翼。

    第十三、十四两个战斗工兵营的非突击连队和火力支援连队,也部署在两翼,挖坑,部署胸墙,配置那些小炮。

    四个马六甲那边支援过来的海军陆战队营,两个在两翼,两个在中军后部做二线部署。

    剩余两个工兵营,也被部署在了中线。那些武吉斯人的骑兵和南洋朝贡国支援的贵族骑兵,则压根不指望他们战斗,等着战后抓人或者追击溃兵的时候用用,正常就是来参观一下,确定一下对大顺的继续忠诚。

    看起来,这像是乌龟阵的变种,不太像是想要主动进攻、全歼敌军的态势。

    至少,不是经典的两翼包抄、试图打歼灭战的阵型。

    而且,整体上,部署的也非常保守。

    并没有试图行军到英印联军的侧面,堵住其撤退的道路,逼其决战,反而是像是赶羊一样,就是往前顶,顶到位置后展开,甚至连骑兵都没大量往侧翼部署,以便战斗途中去切后退道路,而是完整地留着英印联军的退路。

    这给了英印联军选择权。

    可以打。

    也可以不打,往后退。

    看起来,这个阵型有些古怪,这种战役发起选择也极端保守。

    五点钟,三个行军纵队逐渐抵达,尚未全部展开,对面的英印联军的指挥官们,全都骂了起来。

    虽然早就知道大顺这边打仗猥琐,却没想到会这么猥琐。

    之所以搞成这种明显防守反击的阵型,在克莱武看来,这是大顺在利用英印联军的特殊性,搞得一种无耻战术。

    孟加拉步兵只能蹲着不动抗线,主动进攻是不可能的,因为没这个能力。

    能抗线、能对射的步兵,距离能列阵进攻的步兵,差得远了。而能列阵三十步击鼓整队再前进进攻的步兵,和能列队以行军阵型快速机动的步兵,还差了两三个台阶。

    就孟加拉步兵的状态,杜锋基本认作是只能抗线、对射的那个档次。

    英军倒是可以列阵进攻,但是数量太少。

    贾法尔的骑兵,算是孟加拉军队中唯一有主动进攻能力的孟加拉部队,问题是这些骑兵只能摆在侧翼。

    摆在中军,那简直就是找死。

    一旦进攻不顺利,骑兵一撤,乱哄哄的,摆在中军很可能就把己方的阵型全都冲散了。况且两翼孱弱的步兵,很可能被大顺侧翼包抄,吃饺子,最后全交代在这。

    而且还有那些华而不实的象兵,面对大顺那密密麻麻的大炮,唯一的可能就是被惊了后往后乱跑,蹉踏自己营地。

    大顺摆出这么猥琐的阵型,这是在逼着英印联军按照大顺这边的预计好的阵型列阵。

    因为,如果大顺不主动进攻,缩着不动,就是防守,那么这个猥琐的阵型是无解的。

    英印联军唯一可能获胜的方式,就是大顺主动进攻,而且英印两军的中军能够撑住,以退而不败的状态,让大顺的中军主力陷入其中。

    同时,部署在侧翼的孟加拉骑兵,击破大顺的侧翼。

    这是理论上唯一可以获胜的可能。

    而这种获胜的可能,需要三个条件。

    首先,大顺会主动进攻,而且显然是从中军进攻。

    其次,英印的中军顶住大顺的进攻,缓慢退却,但不溃退,且黏住大顺的进攻主力,使得大顺将预备队都投进去。

    最后,孟加拉骑兵必须要撕开大顺的侧翼,并且在己方中军被突破之前,包抄过来。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或者,天降意外,炮弹砸到了中军指挥所,大顺主将和参谋长全部阵亡……

    所以,其实英印联军所能选择的阵型,实则在大顺这边的纵队开始展开后,已经被锁死了。

    能也只能是,一部分孟加拉步兵,部署在右翼靠近一条小河的位置上,确保侧翼不会受到袭击,从而能够抗住大顺的进攻。

    英军和新式土兵主力,部署在中间,连同一部分孟加拉步兵和一些骑兵,做好大顺可能猛攻中军的防备。

    贾法尔的骑兵,部署在左翼。理论上如果大顺的骑兵步兵和侧翼的配合脱节,贾法尔的骑兵可以不必非要攻侧翼,而是可以抓住战机,趁着进攻脱节的机会反击。

    当然,只是理论上。而实际上,这种猥琐的13倍的优势兵力、5倍火力的炮兵优势,以及绝对优势的步兵素质,摆出这种明显是防守反击的阵型,这种理论上的进攻脱节抓住战机的机会,并不存在。

    要么,还有另一个选择。

    那就是英印联军选择不打,直接后撤。

    短暂了讨论之后,英印联军选择撤退不战,暂时脱离接触,向后再退一段距离,避战。

第六十五章 三战定印度(十一)[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