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汉世祖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0章 韶州大捷[1/2页]

    当得知粤军出击的确切消息后,潘美方才真的松了口气,虽然有极大的把握能诱使粤军出来,但终究不是百分百的事情,如果许彦真不上套,那他可就要面临一个不怎么喜人的局面了。改变战法策略倒是其次,关键此前浪费的时间,错过的战机,就如他对慕容承泰所说,需要他负责了。

    所幸,许彦真没有让他失望,只要你出来,那汉军就胜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要看将帅指挥、官兵作战。并且,这是把韶州以及南粤的援军一锅给烩了,破军占城,一举而得。可以说,南粤所拥军队中,勉强有些战力的,大部分都来了,破之即破国。

    相较于汉军的紧锣密鼓,踌躇向战,粤军则是军心不满,怨气滋生。不得不说,南粤军中,还是有些将校的,不赞成出兵,不只是根据形势判断,也代表着粤军的心声,不愿贸然作战。但是,拧不过许彦真,最终在不满之中,强行出兵,走向失败与末路。

    说来也奇,以南粤君主之荒淫,军政之混乱,一直以来,军队之中却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动乱。若是换作中原,早有英雄迭出,举兵制乱了。

    事实上,整个“五代十国”,不只中原正统王朝在逐渐压制武人,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其他割据势力也一样,并且总体看来,得益于地理形胜与相对安宁的外部环境,其稳定效果更佳。

    这也包括粤国,而刘?继位以来,对功臣旧将的清洗,固然大损其战力,影响军心,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对军队的控制。有威望的,有才能的,不是被贬,就是被杀,抑或退避。只是,这种控制是薄弱的,经不起冲击的,尤其在这君臣不断折腾,视军事而儿戏的情况下。

    以汉粤两军综合实力对比来看,两军野战,正面交锋,然一旦接战,只有溃败的结果。更何况,潘美还提前设好套,布好伏兵。

    当许彦真志得意满地,领着近五万粤军,浩浩荡荡,赶向白星山时,在半路被截住了,面对的是潘美亲自所率两万多严阵以待的将士。军阵严整威严,杀气冲天,相形见绌,粤军虽然人数更多,但这并不能给他们多少自信与底气,顾看皆疑。

    也是可笑,这还是粤军主将许彦真第一次见识汉军究竟是什么模样,战前叫嚣得再厉害,真正面临战阵时,也就现原形了。从望见依山靠林,据道而迎的汉军开始,许彦真心中就已生胆怯之心,见风使舵是他这号人擅长的本事。

    主动发起攻击的,还是汉军,以逸待劳,再毫不犹豫,抓住粤军出击、立足不稳、阵势未备的机会,予以打击。正面突击的同时,隐于两侧的汉军伏兵,也趁势扬旗呐喊,绕袭而来。一时之间,本就军心不稳的粤语,直接陷入慌乱。

    尤其在正面的汉军,以严整凶悍的阵势,踩着鼓点,凶猛地袭来之后,还未接战,士气便已跌至低点。等接触之后,厮杀线上,由点及面,防线逐渐陷入崩溃。

    令人不齿的是,在一些粤军将士自发地组织抵抗之时,身为主帅的许彦真竟然直接带着亲信亲兵,弃军而逃。哪怕有一头猪指挥,这数万粤军,也不至于溃败得如此之快,帅旗既倒,主将弃军,一切不利的因素都落在这支粤军身上。

    随着潘美一声令下,慕容承泰率领汉骑发起冲击之时,粤军彻底兵败如山倒,因为许彦真的不堪表现,从头到尾,两军都没有正紧地激战,厮杀烈度很低。

    在粤军后军,植廷晓也率领五千韶州军队从战,一直对出击的结果持悲观向,也一直警惕着,当杀声骤起时,他就知道不妙了,立刻带人警备起来。

    然而,三面的杀声,前方的动摇,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了。碍于战场视野的限制,虽然心知局势不妙,但具体如何,植廷晓并不清楚,只能收缩军队,结成阵势,以备不测,顺便派人查问前方情况。

    等他得知前方的情况之时,粤军前军已然被击溃了,数万军队,乱作一团,从前向后,不断蔓延,并直接影响到植廷晓所率韶州军。

    哪怕知道许彦真的不靠谱,但其没有下限的表现还是刷新刘植廷晓的三观,在这天崩地裂的局面下,植廷晓虽有勇略,却也成为不了挽救败局的英雄。

第350章 韶州大捷[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