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回:幸存者[2/2页]
而另一块则原本在老蒋手中,可在1948年的时候不知去向,没想到会辗转落入了京城甄品斋的甄家人手中。
如果追溯金瓜贡茶的历史,它始于清雍正七年,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1729年。
当时,云南总督鄂尔泰在普洱府宁洱县,现今宁洱镇,建立了贡茶茶厂,选取西双版纳最好的女儿茶,以制成团茶、散茶和茶膏,敬贡朝廷。
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普洱茶成团,有大中小三种。大者一团五斤,如人头式,称人头茶,每年入贡,民间不易得也”。制人头贡茶的茶叶,据传均由未婚少女采摘,且都是一级的芽茶。采下的芽茶一般先都放之于少女怀中,积到一定数量,才取出放到竹篓里。这种芽茶,经长期存放,会转变成金黄色,所以人头贡茶亦称“金瓜贡茶”或“金瓜人头贡茶”。
1963年北京故宫处理清宫贡茶,总计有两吨多。其中就有一部分是金瓜贡茶。
据中华茶人联谊会副秘书长、高级经济师王郁风先生《普洱茶与清皇朝》一文载:“本世纪60年代初,北京故宫茶库里还存放着清宫没有吃完用完的贡茶数吨,其中仍有金瓜贡茶、女儿茶、茶膏。1963年故宫处理清宫贡茶2吨多。1963年10月23日,一次偶然机会,我在北京茶厂见到这些陈年贡茶实物,金瓜团茶大者如西瓜,小的如网球、乒乓球状,茶色褐黑,不霉不坏,保存完好。茶团表面有拧紧布纹的印痕,可见当时制茶是用布包着揉紧、干燥成型的。我曾选了一个大的普洱团茶用磅秤称了一下,重量为55市斤,当是清代5斤重的团茶……60年代初,茶叶减产,内销市场供应不足,这批故宫普洱团茶,打碎筛细,拼入散茶卖掉了。我于1992年11月1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偶遇故宫老专家单士元先生,曾问故宫贡茶事,据告金瓜贡茶、茶膏等仍留有样品。”据称,这些金瓜贡茶,曾有专家取了一些试泡,评语是:“汤有色,但茶叶陈化、淡薄”。这也正好印证了邓时海先生之说:“大多数的金瓜贡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金瓜贡茶的最极品。”
金瓜贡茶,现留存的实物,据专家考证,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此茶品生产厂或说成品加工者为普洱贡茶茶厂,原料及初制系西双版纳倚邦茶山。
金瓜贡茶的茶香浓郁,特别是冷的时候闻,总会有一种清香甜爽的感觉,金瓜贡茶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白旗袍少女在经过了几道工序之后,缓缓将自己手中的紫砂杯子端到了老妇人的面前。
老妇人接过杯子,先是闻了闻,然后浅浅的品了一口,一股难以形容的香甜之意霎时间由口腔传遍了全身。
老妇人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好一会儿才睁眼说道:“好茶!”
甄俊毅在一旁陪笑着说道:“的确是好茶!”
老妇人没有再喝茶杯中的茶水,而是将它缓缓放在了茶盘之后,随后看着甄俊毅说道:“甄老板,费这么大劲儿把我找来,又如此大场面的安排,究竟所谓何事?”
甄俊毅笑道:“我主要是想跟您要个人。”
老妇人一愣,微微皱了皱眉头说道:“跟我要个人?”
甄俊毅说道:“没错!这个人可能对您来说不重要,但是对于我来说,确实很重要。如果您同意的话,这套茶具,包括这顶金瓜贡茶就都是您的了。”
老妇人看着甄俊毅说道:“谁?”
甄俊毅缓缓的说道:“当年戊子之乱的幸存者……”
第三百四十五回:幸存者[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