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备前宰相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九章 以工代赈[2/2页]

    谷  秀吉把头扭向秀家询问道“八郎你刚刚所言那个计策是什么?就是那么可以在救灾的同时还能兴修水利那个。”

    秀家:“父亲问得是‘以工代赈’吗?”

    秀吉:“就是这个,快快详细于我说说。”

    在古代社会,能够像古代明国这样在大灾之年由朝廷出力救助的国家少之又少。

    像欧洲诸国如果发生灾害,往往领主们往自己的城堡一缩,窝在自己的城堡里吃着囤积的粮食,至于城外的领民,谁会去管他们的死活。

    这种社会观念千百年传承下来,导致了现如今欧美国家面对灾害时候依然以自我救助为主。

    但是受明国影响的东方文化圈不同,面对灾害时候往往会由朝廷出面,提供必要的粮食钱财,分发次年的种子和工具帮助百姓渡过灾年。

    只不过明国和朝鲜的君主出于善意的举动,却因为种种原因使得这些实惠无法落实到百姓手中。

    而明国的百姓阶级也非常分明,普通百姓与乡绅一样都是平民,受到法律保护,乡绅又凭什么要主动出手相助呢?

    相反签了卖身契的佃农、奴仆,会被地主们视同私有财产,为了保证财产能持续为自己效力,才会掏出少的可怜的物资,帮助他们渡过灾年。

    再加上明国中央集权王朝对于那些提供帮助的乡绅不仅没有赞美,还对他的行为有多种质疑。

    最直接的话来说就是“他与你本无牵无挂,你凭什么出手相助,你是不是想要造反?”

    对于乡绅来说,既然当权者不仅不会赞美我的善心,还会因为我的善心质疑我,让我不得安身。相反如果我跟着别人一起烂,我还能收获土地和佃户,那么我又凭什么作出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所以在明国古代王朝往往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君主出钱出粮想要救济灾民,结果下面的执行官却将其中的大部分扣入自己的腰包,真正能到灾民手中十不存一。

    而底层受灾的百姓,那些有着土地的自耕农,生活的还不如签了卖身契的佃农、仆役,人家好歹有口稀粥喝。

    可是自耕农有啥?平时的产出大部分交了赋税,一年到头买不起一斤肉食,受了灾情想要向朝廷讨口饭吃,可是朝廷只还把你当乱民看待。

    这样的情况在日本稍有好转,毕竟作为朝廷的朝廷没有实权,公卿家自己都吃不饱呢,哪有钱给你买布粥吃食。

    好在日本的土地都在所谓“名主”的武家大地主手中,土地上的百姓本就是自己的财产,是自己的兵力来源,是自己于他人争战的关键。

    很多大名在实行分国法后,给予了自己家臣武士更多的权利,同时也把自己的责任下派下去。下级武士不仅要代主公承担治理的权利,还要承担主公的军役责任。

    而完不成军役账标准的结果就是本领改易,所以日本战国的武士对于自己的领地尤为看重,一旦遇到灾情根本不需要上级主君出力,这些有领地的武士往往会自己先行开始救济自己领内的灾民。

    我们不在这里争辩政治体制的优劣,纵使日本体制在救灾之时不似古代明国一般无能,但是他们也仅仅是把地上的百姓视同自己私有财产一般,并没有高尚多少。

    而且不论明国、日本或是近代的欧美,在实行救灾之时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给百姓一种过过度的依靠感。

    久而久之这种依靠感变成依赖,一旦遇到了灾情就由朝廷买单,百姓们啥也不做,直接摆烂就躺在城下等着派粮,等挨过了这年才算来年有了光景。

    这样的行为无疑会造成劳动力的浪费,花出去的钱并不能创造价值,就好似扔到了水坑中一般见不到影。

    就好似我国的扶贫项目,为什么过去扶贫扶了30年都没有扶起来,可是最近10年却一般全国大范围脱贫,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朝廷扶贫观念的转变。

    过去的扶贫往往是朝廷给物资、给钱、给粮、给造房子,可是那些贫困户来年又有几个改善了的那?

    从05年开始,我国政策发生改变,开始以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扶贫。

    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由朝廷出资办场,办农园,让凭困户过来上班,由朝廷搞定分销渠道;亦或是在当地投资基础建设项目,而基建所需的农民工都需要在当地招人等等。

    这样一来,久而久之百姓养成自己动手赚取的习惯,即便灾情过后,依然会先办法去别处用自己的劳动力赚取报仇,实现真正的授人以渔。

    其实早在明国汉初之时,萧何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才会在刘邦想要修养生息之时,主动提议营建宫室。

    因为他知道经历战乱之后的百姓正是民力最便宜的时候,同时百姓家中没有工具和粮食,即便想要百姓休养生息也难以钱生钱出来。

    相反可以让百姓为国家打工,由国家提供温饱的同时,从国家赚取启动资金,让资金在基建中轮转起来,这样国家的经济才能真正开动起来。

    可惜后世当权者仅仅看到了表面,甚至还会因为萧何消费本就不富裕的灾民而对他的政策大家驳斥,好似只有发钱送粮和讲几句空口白话才是真正的仁义一般。

    秀家虽然拿萧何的例子作为讲解,并所处了一番解释,但是他不指望秀吉能真正明白其中的经济学奥秘,哪怕他只要记得此时的灾民仅仅是廉价的劳动力都是不小的进步。

    翻到是秀长若有所思的皱了皱眉头,似乎在思考秀家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理论。

    最终在俩人探讨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由秀吉确认,先行在北近江、美浓和北陆实施此策,北陆地方由秀长负责,北近江与美浓地方则交给秀家负责。

    反正九州征伐的事情就此押后,秀家和秀长也就空了下来,索性就往东国去处理此事看看成效罢了。

    只是临走之时秀吉对着秀家说道“山城以西大名,除了毛利家意外,就属你宇喜多家势力最大,春耕之后宇喜多家动员当承担主力,以每万石150人标准动员1万5000人参阵。

    但是你既然身负江、浓俩国理政事务,出阵之事就有家中家老代为出阵,你待秋收后与主力一道前往九州即可。

    既然从大坂筹集物资还需要一些时日,我便允许你先行返回冈山商议出阵事宜,此去速去速回,当在开春之前返回大坂,不得耽误。”

    “哈衣,孩儿领命。”

    话题本该至此结束,但是秀吉想了想又对秀家说的“你此次带去北陆的两只备队,索性就不要回去了,先行前往美浓镇压宵小。而且如果骏河信浓有所变动,也好对于义丸有个照应,这只军势包含在动员之内。”

    秀吉最后一句话,很明显是出于对秀贞的不放心,想要让秀家就近有个照应。

    毕竟秀贞身处东国,如果自大坂运兵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东国缺少一个威望足够坐镇之人,但是秀家毕竟是西国大名,没有统领东国大名的权利。

    再加上东国刚刚受灾,即便想要动员都有心无力,索性就让秀家从本领西国动兵。名义上是前往近江、美浓镇压宵小,实际上是作为一只快反部队,当秀贞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作为他的后备力量以支撑。

第六十九章 以工代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