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死神降临[2/2页]

    这雷声显然是指朝廷上某些有权势的人的威吓,又像是仍然在写潇湘洞庭一带风雨到来前的景象,使人不觉其确指现实。

    奸邪当道,国运堪忧。

    君主用臣,如果失当,大权旁落,就会像龙化为可怜的鱼类;而把权力窃取到手的野心家,则会像鼠一样变成吃人的猛虎。

    当此之际,就是尧亦得禅舜,舜亦得禅禹。不要以为我的话是危言耸听,亵渎人们心目中神圣的上古三代,证之典籍,确有尧被秘密囚禁,舜野死蛮荒之说啊!

    舜的眼珠有两个瞳孔,人称重华。传说他死在湘南的九嶷山,但九座山峰联绵相似,究竟何处是重华的葬身之地呢?

    称舜墓为“孤坟”,并且叹息他死后连坟地都不能为后人确切知道,更显凄凉。不是死得暧昧,何至如此呢!

    娥皇、女英二位帝子,在绿云般的丛竹间哭泣,哭声随风波远逝,去而无应。

    群山迷茫,即使二妃远望,也不知其所,这就把悲剧又加深了一步。

    斑竹上的泪痕,乃二妃所洒,苍梧山应该是不会有崩倒之日,湘水也不会有涸绝之时,二妃的眼泪又岂有止期?

    这个悲剧,实在是太深了!

    诗所写的是二妃的别离,但“我纵言之将何补”一类话,分明显出诗人是对现实政治有所感而发的。

    所谓“君失臣”、“权归臣”,是唐朝天宝后期政治危机中突出的标志,并且是李白当时心中最为忧念的一端。

    唐玄宗晚年贪图享乐,荒废朝政,把政事交给李林甫、杨国忠,边防交给安禄山、哥舒翰。

    元代萧士?认为:“太白熟观时事,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所谓皇英之事,特借指耳。”这种说法,是可信的。

    李白之所以要危言尧舜之事,意思大概是要强调人君如果失权,即使是圣哲,也难保社稷和妻子。

    后来,在马嵬事变中,玄宗和杨贵妃演出一场远别离的惨剧,可以说是正好被李白言中了。

    诗写得迷离惝恍,但又不乏要把迷阵挑开一点缝隙的笔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这几句隐隐呈现在重重迷雾之中,一方面起着点醒读者的作用,一方面又是在述及造成远别离的原因时,自然带出的。

    诗仍以叙述二妃别离之苦开始,以二妃恸哭远望终结,让悲剧故事笼括全篇,保持了艺术上的完整性。

    李白把他的情绪,采用楚歌和骚体的手法表现出来,使得断和续、吞和吐、隐和显、消魂般的凄迷和预言式的清醒,紧紧结合在一起,构成深邃的意境和强大的艺术魅力。

    这是李白自己写的诗,藏在记忆碎片中,所以他很容易就进入诗中的意境,并且将这种意境用在剑法中,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亦真亦假的剑意。

    玉环与李白结伴同行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彼此配合得很有默契,相得益彰。

    司马懿久攻不下,眼看法力渐渐不够支持他继续幻化为死神,忽然冷冷一笑,随即发出一阵尖锐刺耳的长啸,带着剩下的那些吸血蝙蝠迅速离开。

    至于那些半兽人,已经没剩几个,很快就被胡斐和李白联手杀死。

    (本章完)

第106章 死神降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