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普渡慈航[2/2页]
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会更清楚。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
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
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
“汉下白登道”四句,承上启下,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然是不会停止的。
“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密联系起来。
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
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以及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深深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
但是他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而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付出的沉重代价!
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
而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
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
不局促于一时一事,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
这是很多诗人难以企及的,也正是“诗仙”李白的高明之处。
而出现在王者大陆中,眼前这位“青莲剑仙”李白,将这种意境融入歌声中,虽然嗓音极其难听,但由此激发出来的音波功非常厉害,竟然压过了那个千年蜈蚣精的索命梵音。
此时,索命梵音不再响起,那个流苏大罗帐突然金光大盛,一个金灿灿的巨型佛祖端坐在半空中,微闭着眼睛。
“凡人,你竟然敢跟我对抗,真是不知死活!”
说完,那个巨型佛祖缓缓睁开眼睛,瞳孔中射出两道宛如实质般的金色目光,向李白激射过来,瞬间将他罩住。
李白原本是可以避开的,但他忽然心中一动,竟然并不躲闪,身上迅速覆盖一层金光纱衣,再任由那两道金色目光定住自己。
当那个佛祖收回目光的时候,李白也不见了,似乎已经被那个妖怪吸收。
但,真的是这样么?
如果李白真的这么容易就被干掉,那么他就不叫李白,而是要叫李黑了。
一切尽在掌握中!
本章完
第185章 普渡慈航[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