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通天塔第四层[2/2页]
不知道是谁首先开始鼓掌。
掌声不断传入每个人的耳朵里,人们渐渐被强烈的亢奋和激动感染,慢慢加入其中,用最符合人类赞同和认可的方式,在房间里迅速形成激烈的掌声海洋。
老宋用力抽了抽鼻子,看着李白,话语当中带有浓重的鼻音:“你天生就是个演说家,如果去当政客,应该更有发展前途”
李白笑而不语。
元芳撇撇嘴,笑骂道:“这个家伙,老是比我更出风头!”
杜甫和玉环静静地凝望着李白,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为他能够在通天战场初步建立自己的势力而开心。
当天夜里,大家痛饮一场。
第二天早上,青莲小队悄悄穿过传送门,暂时离开了通天战场,返回通天塔第三层。
守在通天塔第四层的,是医圣小队,有四个王者英雄,分别是队长张仲景,以及华佗、李时珍、孙思邈。
青莲小队和医圣小队寒暄了一阵,在友好的气氛中,以混战的方式展开战斗。
李白首先瞄上的,就是“医圣”张仲景,一定要窃取他的医术。
根据华夏历史的记载,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华夏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汉灵帝时,曾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他一生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华夏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张仲景青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对医学有极大兴趣。
东汉末年,是华夏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战乱频频,瘟疫流行,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
公元196年至204年,南阳地方疫病流行。
张仲景的家族本是个大族,人口多达二百余人。自建安初年以后,不到十年,有三分之二的人因患疫症死亡,其中死于伤寒的竟占十分之七。
面对瘟疫的肆虐,张仲景内心十分悲愤。在长沙任太守期间,他在料理政事之余,还在大堂上坐堂行医,为百姓施医诊病,挽救了许多百姓的生命。
为纪念张仲景,后来人们就把坐在药铺或店里给人看病的医生,统称为“坐堂医生”。
后来,张仲景辞去长沙太守职位,潜心研究伤寒病的诊治,认真总结前人的医学理论和经验,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这部不朽的医学巨著。
他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杂病论为医经唐宋以后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它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书中还精选了三百多方,这些方剂的药物配伍比较精炼,主诊明确,经过千百年临床实践的检验,都证实有较高的疗效,并为中医方剂学提供了发展的依据。
如今,不少药方都是从它发展变化而来。
可以说,这部医书熔理法方药于一炉,开辩证论治之先河,形成了独特的华夏医学思想体系,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从魏晋及今,一千六百多年来,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的经典著作。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自隋唐以后,张仲景的著作远播海外,在世界医学界享有盛誉。
从晋朝至今,中外学者整理、注释、研究、发挥伤寒论、金匮要略而成书的,已超过一千七百余家,这在世界史上亦属罕见。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
本章完
第243章 通天塔第四层[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