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0章 医者父母心[2/2页]

    此外,他在养生学方面,病理学方面都有许多超越前人的成就。

    孙思邈全心全意为人治病,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

    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他就长期观察和探索病因和治疗办法。

    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他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譬如含有乙种维生素的杏仁、防风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1,效果很好。

    而欧洲人第一次论述脚气病却晚到1642年,孙思邈这方面的成就比欧洲早一千年。

    夜盲病当时叫“雀目”的患者,则是缺乏维生素的缘故,他主张用含大量甲种维生素的动物肝脏来治夜盲症,所谓“牛肝明目”等。

    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

    孙思邈在太白山中居住时,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他凭自己的经验,确定出233种药物的适当采集时节。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一生勤奋好学,知识广博,深通老、庄学说,知佛家经典,阅历非常丰富,唐初著名家孟诜、卢照邻等人对他皆以师尊之礼相待。

    他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

    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孙思邈出生在北周时期,社会动荡,他住在太白山上的村子里,这个地方盛产药材。

    孙思邈又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立志要钻研医药学,经常进山里采药,自己制作各种草药药材,有时候还自己亲自适用,酸甜苦辣咸,功效、药用,都要亲自验证。

    他对医术精益求精,发现许多新的疗法,在学术史上都是重要的发现和突破。

    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导尿术的人。

    相传,从前有一个病人,得了尿潴留病,不能正常排泄。孙思邈看病人痛苦煎熬的样子,也是十分的焦急,一时之间却也没有别的办法。

    正好看见旁边的孩子拿着葱管在玩儿,孙思邈受到了启发,于是决定用这个方法试一试,然后自己用嘴对着葱管吹了起来。

    果然,在他的努力下,病人的小肚子慢慢瘪了下去,恢复了正常。

    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孙思邈为人聪慧,又十分的重视医德,不管病人是什么身份,得了什么病,都一律一视同仁。

    还有一件人尽皆知的小故事,说是孙思邈到长安一带行医,在途中遇到丧礼,却见棺材中不停的滴着血,孙思邈过去一问,原来是孕妇难产,一尸两命。

    孙思邈觉得不正常,开棺一看,那孕妇果然流着血。孙思邈当即为她针灸,产妇完全苏醒过来,后来又生了孩子,母子平安。

    长安的人们一看,纷纷赞扬孙思邈医术高超,是“起死回生”的神医。

    孙思邈受到后人深深的尊敬,在他的故乡孙家塬,为他建立了祠堂,把他曾经隐居过的山叫做“药王山”,山上建有药王庙,庙中有他居住过的石洞太玄洞和他的塑像。

    太玄洞旁还有宋代刻的八块大石碑,刻着他的千金要方的一部分内容。此外,还有传说这是当年孙思邈洗药用过的洗药池。

    这些都说明了人们对这位杰出医学家的崇敬。

    如今,药王孙思邈,也已在王者大陆重生!

    本章完

第250章 医者父母心[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