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恰王者少年,青莲剑仙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8章 开山之祖梅文鼎[1/2页]

    李白施展神识天赋,将祖冲之的技能和相关信息窃取到手之后,将他交给杜甫对付,旋即踏着闪现疾风步,来到梅文鼎的跟前。

    梅文鼎,字定九,号勿庵,汉族,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

    他是清初天家、数学家,为清代“历算第一名家”和“开山之祖”,被世界科技史界誉为与牛顿和关孝和齐名的“三大世界科学巨擘”。

    梅文鼎毕生致力于复兴华夏传统的天文和算学知识,并且推进中西天的融合。他在著作中,再次阐明了已失传的古代历理,以及传统天中的许多方法。

    他又写了交食七政五星管见等书,介绍第谷式的西方天。

    梅文鼎在另一部著作历学疑问中,论述了中西历法的异同,并将许多西方天文知识纳入华夏古代学术体系中。

    譬如,他称西学的“地球寒暖有五带”,即周髀算经中的“七衡六间说”。

    他自撰的勿庵历算书目,有天文数学著作七十余种,包括数学著作二十余种。梅氏丛书辑要六十卷,其中数学著作十三种,共四十卷,等等。

    梅文鼎专心致力于天文数学的研究,系统考察古今中外历法,又介绍欧洲数学,综合研究中西历算,在介绍和发展来自西方的数学知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后世颇有影响。

    梅文鼎生于明崇祯六年1633年,因自幼聪颖,儿时便随父并塾师罗王宾仰观天象,遂能了解运旋大意。

    九岁熟五经,通史事,有“神童”之誉十四岁入县学,十五岁补博士弟子员中秀才,以后屡应乡试不第。

    二十岁时结婚,接着祖父与父亲相继去世,在既要养儿育女,又要守孝的日子里,梅文鼎就再也没有时间去忙于考试了。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二十七岁的梅文鼎,从同里倪观湖学习历书交食通轨,发现书中立法之故,并为其订讹补缺,撰历学骈技2卷,后增至4卷。

    倪师“叹服”,认为“智过于师”。

    从此,梅文鼎坚定了研究历算之学的志向。

    清康熙元年1662年,他开始向倪正学习大统历算交食法并订正其讹误。

    康熙八年至十六年间,梅文鼎与方中通在金陵南京四度相晤,交谊深厚,每次都讨论辩难中西数学问题,其后又有多次书信来往。

    梅文鼎为方中通所撰算书数度衍作序,而方中通则为梅著中西算学通作序。

    参与方程论讨论,并为之撰序的学者,还有潘来、孔兴泰和袁士龙等。

    康熙十一年1672年,梅文鼎撰成第一部数学著作方程论。

    康熙十二年1673年,梅文鼎应施润章之请,撰宁国府志分野稿、宣城县志分野稿各1卷,后又应皖江陈默江太史函请,撰江南通志分野拟稿1卷。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奉明史馆诸公之召,梅文鼎到达北京,广交学者名流,如昆山徐乾学、大兴刘继庄、武进杨道声、鄞县万斯同、太原阎若璩,以及安溪李光地等。

    梅文鼎关于历算的宏论,使史局为其精确,一时名声大振,于是京城各公,都想见梅先生,有的学生想跟其学习,而书说也逐渐流传宫中。

    梅文鼎在北京、天津前后有5年时间1693年南还,曾撰明史历志拟稿3卷。

    然而由于台官的“畏忌”,他又素性恬淡,始终没有进入“史局”,只是在李光地家和天津等处,设馆授徒和研究学问而已。

第288章 开山之祖梅文鼎[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