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 人走茶凉[2/2页]
恢复三生六部制,就能解决冗官之弊?
可笑,可笑。
官多阙少的根本原因,不在官制,而是在恩荫滥赏。
恩荫之滥,也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这名考生既然连孙侍讲咸平年间的上疏都知道,那么,他不可能不知道恩荫之祸。
但此人却绝口不提恩荫之滥!
为何?
原因很简单,恩荫泛滥,损失最大的是谁?
是大宋!
是官家!
受益最大的是谁?
是百官!
如此一来,也就能理解这考生为何如此作答。
评卷的人是谁?
名义上当然是官家,但官家身上担着大宋万民,哪有那么多时间亲自阅览?
除了排名最前的几人,绝大多数考生的卷子是无法送至御前的。
所以,考生在答卷时,最重要,最先考虑的必然是避免得罪考官。
倘若在卷中写明恩荫之弊,最终会导致什么结果?
运气好,碰到刚正不阿的考官,或许会给一个高分。
可若是运气不好,直接被黜落也不是不可能,即使没黜落,一个五甲,多半也是逃不掉的。
周起是何等人物?
看到卷子的那一刻,他就看破了考生的小心思。
巧言令色之流,他是最看不起的。
这便是他执意将此卷定为五甲的原因。
此等之人若是有机会身居高位,怕不是又一个丁谓。
另一边,眼见周起一点面子也不给自己,张士逊的脸上顿时有点挂不住了。
虽然周起比他更早进入两府,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
况且,真要论入仕时间,他可是太宗淳化三年(992)的进士,在这方面,周起只能是他的后辈。
“既如此,便公议吧。”
“由全体编排官共同表决。”
“赞同将此卷落入五甲的,请示意。”
话音刚落,在场的考官除周起之外,全都没有任何意动。
显然,周起的话没有张士逊的话好使。
这也正常,在旁人眼中,周起虽然曾经辉煌过,但现在只是区区登闻鼓院长官。
而张士逊呢?
不仅是官家的潜邸旧臣,更是枢密院副使。
官场是最能反映人情冷暖的地方,历史上的王安石死后是什么待遇?
宋人张舜民有诗云。
门前无爵罢张罗,玄酒生刍亦不多。
恸哭一声唯有弟,故时宾客合如何。
大名鼎鼎王荆公都是这等待遇,周起受到的这点冷遇,又算得了什么?
周起一言不发的看着满堂的同僚,心中徒留一声叹息。
世态炎凉,他早就习惯了,但值此之际,仍旧不免生出几分唏嘘。
第两百四十三章 人走茶凉[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