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这个时代(续)[1/2页]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说的就是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是明清两朝京城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四九城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

    歌谣中的九丈九指的不是实际高度,而是虚数。

    因为正阳门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是皇帝、皇后出城的地方,因此规制上要高于其他八门,而九乃数之极。

    所以,才有九丈九的说法,四门是指有四个门洞。

    三桥并不是指三座桥,而是特指一座桥,因为这座桥是京城九门护城河中最大的一座,桥身为三拱?唤峁梗?⑶冶缓喊子窕だ阜指畛扇?吠ǖ溃?殖莆??非牛?又械耐ǖ牢??溃?挥谢实鄄拍茏摺

    五牌楼是指正阳桥头的五开间牌楼,前门大街又称之为五牌楼大街。

    前门大街是京城非常著名的商业街,周边热闹不已

    李杰走了将近二十分钟,路上除了公交车和吉普车就没看到过别的汽车,人们穿的衣服款式都很简单,基本上只有黑蓝灰绿几种颜色,不少人的衣服洗得都发白了,不过身上有补丁的倒是不多。

    想想也正常,毕竟是京城的老百姓,生活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然有一股傲气,只要不是穷的吃不起饭的人,基本上不会把补丁的衣服传出来。

    原主同样也是如此,在乡下插队的时候穿补丁的衣服不稀奇,因为周边的人都这样,一回到城里,有补丁的衣服立马不穿了。

    年轻人好面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家里有补丁的衣服基本上都支援给乡下的亲戚了。

    虽说这个时代大家都不富裕,但是城里和乡下完全不是一回事,城里人只要有工作,基本上不会挨饿。

    乡下就是另外一番光景了,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知情闹着要返城了。

    当激情消退,绝大多数插队、支边的年轻人都受不了那个苦。

    插队是上山下乡的一种模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50年代至70年代末,为了消灭‘三大差别’,即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

    伟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之后,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大规模得离开城市,前往最广大的农村定居并参加劳动。

    上山下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农场(包括兵团、干校),另外一种就是插队了,与农场模式不同的是,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

    68年以前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之后就是以插队为主。

    ‘韩春明’参加上山下乡已经是七几年了,插队的地方也不远,就在房山,相比于那些支援边疆的人,房山的条件好太多了。

    而且离家又不远,时间也不长,就两年时间,插队的时候基本上也没太饿过肚子,只是平时没什么油水,吃的东西也是以粗粮为主。

    不过要是和城里的生活一比,那可就苦多了,首先你在农村,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唯一的能用钱的地方就是粮站了,那里只能买粮食,其他东西一概没有。

    偶尔能从村民那里买几个鸡蛋,或者去河里捞几条鱼开开荤,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吃上一回猪肉。

    插队两年,‘韩春明’瘦了十几斤,回城好几个月了也没养回来。

    李杰一边走着一边欣赏着迥异于后世的街景,不一会儿,人就到了正阳门下,这个时候门前的正阳桥已经消失了。

    五五年拆的,拆除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座桥影响交通,无法承受运输压力,不得不拆,这个时候国内也不兴文物保护,毕竟还有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哪有心思去管这些。

    因为前门大街是传统的商业区,所以这里的人流量很大,不过李杰还是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她们。

第五章 这个时代(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