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东三郡[1/2页]
这时,城头上的诸将远远望去,魏人的营寨此时已经混乱不堪,整个营地中,已经组织不起来的魏人乱兵无意识的乱喊着,逃窜着,把有心抵抗的那些人也给冲乱了。
李慕查看过印玺之后,没有问题,此时却没有任何欢喜的情绪,若是白日,周围人就可以看到他铁青的脸色,只是这一瞬间,他觉得胸中一阵恶闷,手中抓的死紧,指劲甚至深入进城墙的砖石中。
就差……就差这一天时间了,看这情况,双方都是极限了,魏人准备不足,而汉国也未曾全力应战;只要扛过明天,那么魏人就要退兵了,自己只要带着剩余的军力追击,加上潜藏进魏人郡县中的那些羌人内应,攻下一二城,那就可打出大胜的旗号,以五千人对抗两万人,并且大胜,这一战必然内外传扬,足以搏得声望。
以后就可凭借此声望,徐徐图之,站稳阵脚,走曹魏的司马氏之路也好!
汉国如今,君上虽然贤明,但是早晚必定生乱,效仿司马氏也是大有可为!
可是现在关彝、罗尚这两位有悍勇之名的汉将竟然来袭杀魏人,却是打的好时机,以逸待劳,竟选在了攻城第九日之后,双方之军都已经疲倦不堪的时候进攻,甚至自己儿子还不知道从哪里获得游侠儿效力,还刺杀了敌将助力,如此条件下,必可大胜。
而他就这样被摘了果子,自己这十日的牺牲,所有的心思,就等于全部白费了,思来,真是几乎咬断了牙齿。
看这样子,援军必然就在近处,必有探马守在外,甚至援军可能数日前就来了,那张腾和法尚,自七日前,就接下了夜晚巡逻的重任,恐怕和这也有关联。
可是这数日来,竟然见死不救,甚至坐看守军拼杀,几乎进入覆亡的地步,直到最有利的时机,才发动,现在一攻而下,魏人必一败涂地,就是邓艾身为天下名将,面对这种局势,也再无法翻身,而且这种大败,只怕汉国定然能获得更大的战果。
当年大汉烈祖和魏武就是决战在此,最终夺得这东三郡之地,季汉伟业臻至顶峰。
这东三郡之地,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并不简单的是扩展国土,这东三郡也是战略要地。
不管是以过去,还是现在的眼光来看,“安从坦道,平取陇右”是蜀国最好的战略进攻方向。
当年丞相在隆中对中的战略也曾有阐述东三郡和天下大势的战略关系。
在《隆中对》中,丞相指出了荆州和益州互为表里,攻守同盟的地理关系。
其后建安十五年,烈祖终于夺得了荆州五郡,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初步站稳了脚跟;次年,在刘璋的邀请下,刘备入蜀,并在建安十九年夺取了益州。
自此,丞相设想中的荆益之地也落入了烈祖的囊中,而后烈祖也建立起一个横跨荆益两州的统治区,而在汉中之战以后,烈祖击败曹操夺取了汉中,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季汉的势力达到了巅峰。
当时烈祖夺取荆州以后,让关将军镇守,建安二十四年烈祖称汉中王以后,关将军也趁势打动北伐战争,战略进攻襄阳和樊城之地。
而当时东三郡则是被刘封和孟达占据,东三郡之地距离襄阳和樊城很近,是一条完美的可以相互支援进攻和防守的阵线,所以当时关将军要求刘封和孟达协助自己围攻襄阳。
而当时季汉也面临一个很好的形势,一旦关将军拿下了襄阳和樊城两郡,就可以和东三郡形成一条稳固的防线,也可以形成一条进攻曹魏的掎角之势。
东三郡和襄阳之间可以来回支援防守以及协同进攻,因此当时关将军北伐对于季汉来说至关重要,它实际上就是丞相在《隆中对》所说的“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如果当时关将军占据了襄阳和樊城,那么就会把季汉的进攻方向直接推进到汉水以东,而且随时可以进军中原,直指魏国的统治核心。
因此当时关将军北伐本质上其实是“隆中对战略”的继续发展,它的整个目的就是把季汉的整体势力不断向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推进。
所以在关将军没有败走麦城的时候,东三郡对于季汉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战略据点。
因为季汉可以选择从汉中出兵,以上庸为据点,而关将军方面可以从荆州出兵,出襄阳,两股军队会合以后接着就能直接奔着中原核心而去。
所以关将军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以后,季汉的声势也达到了巅峰,并且让当时的魏武惊恐不已,一度打算迁都离开许昌,以避免关羽攻破襄阳和樊城以后自己面临的威胁。
当时的情况就是: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后面的事情也就世人皆知了,由于孙权的偷袭,导致烈祖在荆州经营多年的努力化为泡影,最要命的是季汉原本拥有的大好形势也从此一去不复还。
在季汉还占有荆州的情况下,可以把荆州作为自己的根据地不断向北方发动针对曹魏的进攻,而且拥有东三郡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汉中出兵进行协助。
两者之间互为犄角,进可图谋中原,退也可以协同防守,但是关将军败走麦城以后,这些设想中的战略优势都不存在了。
此后,季汉不仅失去了荆州的所有据点,连东三郡也一道失去了,在失去荆州以及东三郡以后,除了说季汉领土发生了剧烈的萎缩以外,最要命的是其发动北伐战争的根据地荆州荡然无存,其之前的大好形势急剧转下,面临巨变。
首先是曹魏成功守住了襄阳和樊城,其次就是还夺回了东三郡,使得曹魏面临的军事压力顿小,从上庸到襄阳,曹魏组建起了一道阻绝季汉进攻的稳固防线。
基本上等于把季汉想要从汉水一带北伐中原的进攻方向给堵死了,因为当时烈祖在打汉中之战的时候,曹操之所以不敢和烈祖在汉中过久的纠缠,而是选择援助两个月后就选择退出汉中,就是因为当时曹操面临着季汉荆州军团和东吴的双重压力。
而且在当时曹魏政权损兵折将较大,因此曹操不愿在汉中和烈祖过度纠缠,仅仅抵达汉中两个月就选择撤退,就是担心荆州方面的季汉荆州军团会对自己施加压力。
如果当时关将军提前向襄阳进攻,并且获得成功的话,那么曹操就会被困在汉中,被首尾包抄。
第六十五章 东三郡[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