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一)[1/2页]
水既然丢失,街亭也定然不保,街亭本来就不是太过重要的据点,不过街亭若在,进攻上回更有利一些。
现在的情况,怎么演化都是对季汉更有利,街亭要是守住了,会出现陇右诸郡县吏民归服的情况,包括祁山陇西郡等重镇的民心归服。
剩下那些宁死不降的曹魏忠臣也是孤掌难鸣。
而且此时曹魏方面,主从未明,司马昭还没正式篡位,加上年纪也大了,随时都可能去世,而这种事多多少少会给曹魏造成一定的人心浮动。
反正拖得越久总体来对曹魏越不利。
一伐成功收服凉州的话,局面其实只能打开了,不能直接能够消灭曹魏,毕竟曹魏国力摆在那里。
也只能是有概率拿下雍州,不过总比待在蜀地慢性自杀好。不过如果能消化凉州的话,可以做很多对季汉有利的事。
比如:切断西域和曹魏的联系,发展商贸和羌胡西域诸国沟通,获取财货充实国库,因地制宜屯田,达到减轻蜀地负担的作用。
然后得到凉州的人才,编练骑兵,用来更好的应对曹魏对于凉州的争夺,如果能继续在野战中消耗曹魏的实力,那么拿下雍州的概率也将会更大。
毕竟让曹魏甘心放弃凉州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过这也不是几十年前,曹魏那一代有识之士皆在的时间了,当年崔州平的父亲崔烈曾经要放弃凉州,傅燮直接跳出来要斩了崔烈;哪怕是洮西之战后的邓艾也只是要暂时放弃凉州,等到大量援军到来再反攻姜维,可见曹魏也知凉州的重要性。
不过如今的曹魏,内部不稳,外部压力不够大的情况下,内部的争端不会被弥合,这就是季汉的机会了。
只要能够继续训练大量骑兵,那么就可以更放心的玩奇谋。
这个时代,实行奇谋的条件之一就是让对面措手不及,有了骑兵就能让军队来去自如,这才是奇谋的先决条件。
在关中平原这种地区想要搞所谓的奇袭,两条腿的步兵和四条腿的骑兵之间的速度和耐力差距还是很大的,就像是这一战,也是得文道之力援助,拼尽了全力,方才有了如今的战果,但是也差点就失败了,若是汉国骑兵能再多上一些,这一战也不会这么苦了,甚至如今战果也不会止于此。
季汉就那么点国力,一步一个脚印总没错,而且如今一伐其实就已经达到了奇袭的效果,利用曹魏主力怼东吴的时机和曹魏对季汉西线没多少戒备心,西线的陇右军团和长安军团又是不合,才做到了出其不意,终于才有所得。
而且,曹魏对凉州的控制力也是有限的,季汉毕竟上承炎汉,季汉和西域诸国也一直有来往,西域很多国家都曾接受过炎汉的册封。
所以,杨伊才决意打凉州,而不是一举攻入长安,恢复旧都;虽然恢复旧都在政治和战果上,必然将会震动下,更为耀眼!
不过,那样的话,曹魏内部肯定就会齐心合力,关中离洛邑太近了,这种迫切的压力之下,曹魏内部,司马氏可能就会和诸士族妥协了,暂时不篡位了。
而凉州诸郡则不同,比如陇西之地富庶,可为鱼米之乡,只要稍微开发,比沓中养兵十倍;还有祁连山下辽阔的草原,盛产骏马,而季汉就得到了粮食军马基地。
特别是骑兵,增加了季汉军队机动性,非常重要。
水这一带则是地势险要,为连接中原的要道,在渭河和黄河上游,顺水运粮也非常方便,就像是当年丞相北伐,最大的问题就是“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若是当年解决了粮草的问题,那么今的季汉何至于此。
当然,若是解决问题,在当年,曹魏内部是有着绝不可能放弃西凉的共识,司马懿更是屯大军对峙,致使季汉终不能再兴。
而如今,得陇右水等地,这么一来粮草问题解决了,那么等凉州稳定,就可专心致志进攻陈仓,谋取关中,走当年先秦和先汉争夺下的路线。
……
洛邑,大魏皇宫。
一座金碧辉煌大殿内,一个穿着黄袍的年轻男子,正与一群宫女嬉戏着,蒙着眼罩,双手左右乱抓一气,他却徒劳无功,只惹得嬉笑声一片。
“看朕抓到你们之后,如何教训一番!”皇帝笑着出这话。
周围少女个个生的明眸皓齿,娇憨可人,听闻他这话,却是丝毫不惧,只笑嘻嘻的在旁边围绕。
这场景,竟如汽一般,让人心中发痒。
男子显是乐在其中,在大殿里,与宫女们纠缠不已。
宫女们倒未一直让其抓不着,其中一女,便在门口一人眼色下,忽往皇帝怀里一扑,故作跌倒状,让皇帝抱个正着。
“哈哈!让朕逮住了吧?吧,认打还是认罚?”大笑着,皇帝一把扯去眼罩,对怀中少女着。
“陛下……”宫女脸现娇羞之色。
见此,皇帝似是极为愉悦,弯腰探手,在少女尖叫声中,一下将少女抱起来。
“看来,你这狐狸,如今落到朕的手上,那朕就罚你……!”着,这皇帝就抱着此女,向寝宫大步走去。
此时的宫女皆笑嘻嘻望着这一幕,却无一人露出羡慕之色。
这时候,门外走进一人,随着他步入宫殿,众宫女都收敛笑容,态度恭敬起来。
正是散骑常侍司马攸,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氏皇位的有力争夺者,目前为看管曹魏皇室的内侍主官。
内侍官在秦汉时期往往是士阉杂用的,东汉后期宦官乱政,内侍逐渐成为主指宦官的名号。
曹魏吸取了东汉的教训,从立国开始就有意在压制宦官,同时由于士族的崛起,他们也需要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力,这两点导致曹魏时期宦官几乎没有政治地位可言。
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置散骑常侍散骑侍郎,“置散骑,合于中常侍”,标志着由士族担任宫廷近职的制度化。
而这一制度也被孙吴模仿,置散骑中常侍和散骑侍郎;不过季汉的内官此时仍由宦官出任,这一方面是季汉由丞相执政,内朝地位有限,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季汉与士族并没有很好的结合。
当然,换句话,季汉还不愿意完全向士族阶级妥协。
而曹魏由司马氏执政后,为了稳定和安全的需要,散骑常侍一直由司马氏子弟担任,司马懿在位时,是司马昭兄弟们担任,司马昭接任曹魏大将军后,这职位就由他的儿子们担任。
第965章 司马氏进退两难(一)[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