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时的赵府.[1/2页]
……
……
当七皇子朱和坚野心勃发之际,此时的赵府之中,方茹正在设宴招待柳蕊以及陕西名医章德承。
章德承,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名医国手,多年来游走民间、医治百姓,被誉为“万家香火生佛”,声誉极高。
这些年来,德庆皇帝曾经三次征召他入宫担任御医,却被章德承接连拒绝了,声称“相比较宫廷权贵,民间百姓更需要自己的医术”,可以说丝毫不给德庆皇帝面子,奈何德庆皇帝注重自己的名声形象,对于章德承的表态不仅不能生气,反而还屡屡下旨表彰,这也让章德承声望愈隆,隐隐成为了民间杏林的魁首人物。
而且,这个章德承颇有些“嫌富爱贫”的模样,若是穷苦百姓找他看病,诊断费用分文不取,还常常赠送药材,但若是商贾官家找他治病,却往往会耗钱不菲。
当年,曾有一位为富不仁的晋商请求章德承医治自己的不育之症,章德承却是趁机漫天要价,一份药方竟是卖了三万两银子的天价,这件事在朝野间引起了轩然大波,也引发了许多争论。
按照章德承的说法,所谓人命,等值而不等价,穷苦百姓身无分文,他自然也就分文不取,然而富贵人家腰缠万贯,又自认为高人一等,想要治病自然就需要多支付一些银子了——就比如那位晋商,三万两银子换来香火传承、子孙延续,却也不能说是吃亏了。
当初,因为兄长柳子岷投靠了赵俊臣的缘故,柳蕊暂住在赵俊臣的府上,又受赵俊臣所托照顾盲女虾儿。没过多久之后,柳蕊怜惜虾儿的命运悲惨,又听说陕西有一位名医叫做章德承。可包治百病,就向赵俊臣借了一笔银子。带着虾儿前往陕西寻找章德承治疗眼疾。
当时,方茹负责管理赵府的账房,竟是一口气给了柳蕊一笔二十万两银子的巨款!
这笔银子除了是为虾儿治疗眼疾之外,想到章德承治疗不孕不育之症的先例,方茹还拜托柳蕊向章德承索求一份育子怀胎的药方。
毕竟,时至今日,赵俊臣的婚事已经不可避免了,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迎娶一位大家小姐进入府中成为女主人。方茹为了保证自己在赵俊臣心中的地位,急切想要为赵俊臣生个一儿半女,然而,方茹在赵府之中可谓是专房之宠,但肚子却迟迟不见动静,方茹对此自然是心急不已。
原本,区区一份求子的药方罢了,并不需要这么多的银子,但章德承“嫌富爱贫”的秉性却是名声在外,而赵俊臣的贪官名声也同样是传扬天下。任谁也不知道章德承是否会趁机狮子大开口,所以方茹也就咬牙放血了一次,一口气给了柳蕊二十万两银子的巨款。
方茹的做法。近乎有些盲目,但赵俊臣知晓之后只是轻叹一声,但并没有表示什么,只是任由方茹作主。
只是,任谁也没想到,柳蕊这次前去寻找章德承,竟是用了近半年的时间。
等她回来的时候,虽然没有求到药方,却是将章德承本人给请来了!
章德承虽然只是一介草民。但他的声誉极高,又是方茹怀孕生子的希望所在。方茹对于章德承自然是不敢怠慢。
得到消息的时候,方茹就马上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匆匆赶回了赵府,并且摆了一份最好的酒席,以极高的礼节招待了柳蕊与名医章德承。
酒席之上,方茹不断恭维着章德承的同时,也暗暗打量。
只见章德承是一位年约五旬的老者,穿着朴素,相貌寻常,身材枯瘦,略有佝偻,只是神色平淡,有一种不疾不徐的气质,让人不敢小觑。
恭维了几句之后,方茹笑道:“原本,我只是拜托柳蕊妹妹向章神医您求一份药方罢了,没想到柳蕊妹妹竟是将章神医您亲自请来了,实在是令我赵府上下蓬荜生辉、倍感荣幸!”
章德承淡然笑道:“听柳姑娘说,夫人与赵大人身体康健,却又多年无子,所以就想要找章某索求一份生育的药方,为此不惜万两白银……章某也爱银子,就答应了此事,只是章某一向谨慎,从不敢敷衍病人,没有亲自诊断过夫人与赵大人的身子,自然不敢轻易定药方,否则药方不灵了,对章某的名声也大有不利,所以就亲自来京城一趟。”
顿了顿后,章德承打量了方茹一眼,又说道:“此外,章某治病有一个规矩,那就是根据病人的身家财富与为人名声收取诊金,其中,若是身无分文之人,章某诊断之后也是分文不取,还会贴补药费,若是大富大贵之人找章某看病,老夫的诊金也不便宜……此外,病人的为人与名声也很重要,若是祸害乡里的恶人、或者为富不仁的商贾、再或者是祸害百姓的贪官,老夫的诊金又会提高十倍不止。”
听章德承这么说,方茹的面色渐渐有些尴尬。
毕竟,赵俊臣的名声,实在是有些狼藉。
没想到,章德承突然话锋一转,又说道:“然而,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赵大人的诊金,却是让老夫感到了有些为难,因为赵大人在民间的声誉有些毁誉参半,有人说赵大人乃是我朝第一贪官,只懂得贪污受贿、谄媚圣上、陷害忠良、结党营私,但也有人说赵大人乃是一位能臣,亲力亲为的扑灭蝗灾、时常出银子赈济灾民、为朝廷百姓而尽心尽力,此外,这位柳姑娘与那位名叫虾儿的盲女对赵大人也多有称赞维护之语,所以章某这次亲自来京,也是为了确定赵大人的秉性,否则章某也无法确定诊金的数目了。”
听到章德承的话之后,方茹眼中闪过了一丝喜意。
方茹感到欢喜的原因,倒不是因为章德承可能会少收取一些诊金,为了给赵俊臣怀上孩子,再多的诊金方茹也愿意出。
第四百二十六章.此时的赵府.[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