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 发动机的三项关键技术[2/2页]
而机械增压器,则是在发动机的一侧加上一个外挂,在发动机转动的同时,通过皮带来带动这个外挂的转子,从而达到加快空气流通的目的,让更多的空气涌入到气缸内部。
但是和涡轮增压器比起来,这种东西有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它没有涡轮迟滞效应,在发动机工作的同时,他也会开始工作,所以在汽车起步的初期这种外挂的作用非常明显。
但是它也一样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缺点,一个就是他自身消耗发动机的功率,所以会比较耗油,另外一个就是这种外挂,当发动机达到一定转数的时候,他的效用就不会特别的明显了。
毕竟一来这种外挂的自身重量比涡轮增压器要重,而且体积也大,所以他所能够产生的额外功效,在达到一定转数之后,就会和他所产生的消耗所抵消。
所以这玩意在诞生之后,没多久就已经不再流行了。
后来还曾经在大卡车上应用过一段时间,但是也一直没能成为主流。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就更加的走向了没落,出了喜欢玩直线加速竞赛的美国佬,还在坚持搞这种玩意,基本已经没什么人会开发这种东西了。
大众最近炒的火热的tsi的理念,就是在一台发动机上,即装上一个机械增压器,然后再装上一个涡轮增压器。
这样一来,有了机械增压器的介入,就可以很明显的减少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迟滞效应。
而他们用的也是来之于美国的伊顿的第四代机械增压器。
而李逸帆现在画出来的可是十几年之后,让伊顿打了个翻身仗的第六代产品,这一款机械增压器,后来可是被用在了很多高端车型上面。
比如奥迪的36升的发动机,还有克莱斯勒的高端机,福特的野马等等,名噪一时的车型,都用了这款增压器。
这款增压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现在的机械增压器固定的单涡旋的机构,从原来的一个转子,变成了两个转子,这样一来就大大的提升了机械增压的效率。
而这样的转子所能够产生的压力,更是能够高达高达10个bar左右,这样的压力值,已经足够满足任何发动机对空气压缩机的要求了。
虽然和涡轮增压器那动辄数十bar的压力值没法比,但是能够达到这样的数值,已经足够了。
而且有了这样的数值,就完全可以免除涡轮迟滞效应的烦恼,而且还可以从头到尾都满足汽车对大进气量的需求。
这绝对是一款值得称道的神器,这也是后来这样一个东西,为什么会被装在那么多的豪华高端车型上的主要原因。
而那些原本对李逸帆还是颇为有些不服气的工程师,在看了他画的这个草图之后,聪明一点的想明白了里面的诀窍的也就服气了,就算是还有没看明白的,但是最起码也看懂了这款玩意的好处。
这就说明,对面这个老板,并不是一个只会指手画脚的草包,他还是有点料的。
在震住了这帮有点傲气的工程师们之后,李逸帆绝对召开一个会议,给这帮工程师们来个演讲。
“兄弟们,我之所以这么称呼你们,那是因为,咱们就是一个大家庭。而我们现在都抱着一个目的走到了一起,那就是要开发出咱们华国自己的最好的汽车。你们都是汽车工程师,一款好车的发动机,到底要有多好,做到什么程度,才叫好,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
李逸帆的这番话,让这帮工程师陷入了沉默。
确实他们作为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是比李逸帆更清楚,什么车才叫好车,什么样水准的发动机,才叫一款好的发动机。
“现在咱们才刚起步,甚至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也不为过。咱们的对手有多强,你们也比我更清楚。日本人的汽车发动机好处在于精密,稳定性好,节油性能强。而大众呢,他们甚至已经在欧洲率先推出的tsi发动机,那意味着什么,我想你们也一样比我更清楚,能够把可变气门升程和正时,还有涡轮增压以及机械增压,还有缸内直喷等等目前代表着汽车工业最尖端的技术,全部整合到一起,这就说明了人家的实力。再看看咱们,咱们连最普通的自然吸气发动机,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就凭这,咱们就没法和人家比?”
李逸帆的话,让在场的工程师团队都不说话了,就连梁启明的心情也一下就沉重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李逸帆所说的就是实话。
“可是,难道就因为人家起点比咱们高,技术比在纳闷好,咱们就要泄气,放弃这场竞赛了吗?你们难道愿意看到国内的大街小巷全都跑的是挂着外国车标的合资车吗?咱们华国人不是被外国人称之为追聪明,最勤劳的民族的的吗?难道咱们就能咽得下这口气?”rs
s
1375. 发动机的三项关键技术[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