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提案(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br/>
自己的阵地上无法取得进展的时候,双方也都不约而同的把目标放到了对方的阵地上取得突破,赞同派从史料寻找一些虽然掌握了大权,但依然恪守臣节,没有非份之举的例子,如比周王、诸葛亮;而反对派则从经典找到不少证明自己言论的圣人语录,如孟子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姜太公也说过: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因此就这样几乎无休止的争辩渡过了一天又一天的时间,也使这一条提案一直无法进入投票表决的程序。而转眼就到了年,参政院也厂放假了,众议员们也要回家过年,黄宗羲也只好宣布,等年的假期结束之后,再重开始讨论这一提案。
而自己的王府里,商毅还偷着好笑,看来一切都是和自己预想的差不多,当然这里有一部份是商毅故意指使,但对方也确实是全力的配合,才使这一条提案一直拖到了现,而且从参政院的反应情况来看,就算是进行投票,这条提案被否决的可能性极大,这当然也是好的解决办法,就参政院规定的范围內来解决。
现参政院运行了两年的时间,商毅也认为有必要对参政院进行一些改进的地方,毕竟这将是未来国会的雏形,运行了两年之后, 也取得了一些经验,并且这形式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因此也可以对它进一步的完善功能,并且挥大的作用。
另外这个时候,商毅也觉得自己应该多考虑真正统一国之后,应该怎样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毕竟这时离统一国的目标己经并不遥远了,甚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而且军事上,已经没有多少地方需要商毅劳神费力,华军己经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前线有各级的指挥官付责,南京有统战部统一布置安排,无论是对南对北的战争,商毅也都可以放心的让他们去完成,而自己完全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内政方面来。
毕竟打天下是一回事,但治天下又是另外一回事,这是经过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的道理,何况自已的目标并不是要重复以前的老路,而是要对国进行一次大变革,改变国的历史展道路,把国纳入正确的,与历史展规律相同的展轨道道路上来。那就不能马虎大意。
虽然商毅知道历史展的正确趋势,并且也有一些近代国家展过程的经验可以做为参考;另外他也浙江干了差不多有七年,南京也干了三年,积累了一些实际的治国施政经验,但这并不等于自己就能管理好整个国,历史上并不乏能治理好一州一府的地方官,但晋升到央去之后,把地方经验向全国推广时,却弄得一团糟,典型的例孑,莫过于是北宋的王安石。因为国幅员太大,地域太广,而且各地之间的展水平、经济情况、风土人情也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自己决不能拿南京、浙江的经验去硬套其他地方。
相对来说,东南沿海的商业达,对外的接触较多,民风要开放一些,对外来事务,的观念的接受力也强一些,而西北内地则还是以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民风习俗相对就要保守得多,因此自己主张展工商业、促进商人办产业办实业,全面走向海洋等等措秩变革,虽然都是正确的,符合历史展,南方、沿海地区或许能十分顺利的推行,但北方内陆地区也许就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对于这些情况,都必须要有充份的思想准备,治国不同于打仗,凡事不能硬来,只能慢慢引导,另外就是因地置宜,针对每个地区俱体情况的不同,活动运用。
当然商毅也有优势的地方,就是现自已建立的是一个的政权,而一个的王朝建立,总会施行一些与前朝不同的制,另一方面由于王朝之初,即得利益阶层还没有出现,或者说还十分弱小,因此遇到的阻力也会小一些。因此这也有利于自已推进的政策。
因此商毅也决定,年之后,这些事情,就要开始运行起来。南京府的政策和自己的工作重心,也都将会有一个大的调整。
第一四三章 提案(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