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卷 第333章 年轻人的舞台[2/2页]
没有人再怀疑德约卡夫将加盟国际纵队的传言,尽管眼下的国际俱乐部。已经有了很多很多的前锋。
球迷和媒体已经熟悉和适应了国米新老板“言出必行”的个性,而相比起尤文经理莫吉的狡猾,媒体似乎更加喜欢上了莫拉蒂这样的“另类”,至少莫大老板一次次的让他们满载而归,而那位莫狐狸,却一次次的耍得他们团团转。
卡塔尔,位于波斯湾西南岸的卡塔尔半岛上,与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接壤。海岸线长550公里。
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漫长,最高气温可达45度以上,而冬季却凉爽干燥,最低气温也在10度左右
卡塔尔人很有钱,但有钱到什么程度,对朱球这个阿拉伯世界的“小白”而言,唯一的一点认知,便是来自记忆中的卡塔尔足球,当日本j联赛因为经济危机不再那么吸引眼球后,卡塔尔人搞的足球联赛,便一跃成为了“养老级”球星最佳的淘金地!
记忆中,那些绿茵场上昔日的风云人物,纷纷涌向了这里,迎着狂沙、披星戴月、傲然沉醉于这个地上是荒漠、地下是黑金的地方,沙漠的断壁残垣他们可以无视,但他们却一次次的,认真清点着从黄沙中淘出来的绿油油的钞票。
上天赐予的资源,让卡塔尔人,比同一个纬度下的很多人都活的滋润,而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让他们不得不将更多的娱乐活动集中在晚上、集中在冬天进行。
12月的卡塔尔,迎来了美轮美奂的第十届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
从1977年第一届世青赛开始,经过20年的发展,这一国际足联的固定赛事,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目光。
世青赛是自由与希望的舞台,而这项赛事也越来越呈现出一大显著特点,那就是一届世青赛的基调,已经开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世界足坛的走向:
1979年第二届世青赛,是属于马拉多纳和阿根廷人的舞台,而正是带着这届世青赛上的星光,马拉多纳和他的队友们,在未来的十余年里,进一步确立了阿根廷足球在世界足坛的王者地位!
83年的世青赛,除了灵光乍现的当年欧洲最佳新秀范巴斯滕外,最耀眼的莫过于桑巴军团了。
虽然里瓦尔多因伤错过了那样的表演机会,但贝贝托、吉奥瓦尼等人,却通过自己出色的表现,助力巴西足球,在90年代中期重回世界之巅!
1987年智利世青赛,以博班、达沃苏克、米贾托维奇、普洛辛内斯基等为代表的南斯拉夫足球,红星闪耀!
1989年和1991年的两届世青赛,则属于菲戈、库托、大小科斯塔(鲁伊与若奥)、保罗索萨、萨平托等人组成的葡萄牙“黄金一代”!
事实一次次验证了在以往世青赛上大放异彩的球员和队伍,在以后的世界足坛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而95年的卡塔尔,似乎又涌现出了这样的一批人、这样的一些队伍。
“哈,克鲁伊夫先生,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
多哈最大的一块足球场看台上,聚集了不知道多少来自欧洲各大俱乐部的球探,在朱球看来,在这些“扎眼”的人群中,多他克鲁伊夫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噢,原来是法比奥主席!看来你也是有备而来啊,最近你在欧洲闹得动静挺大噢!”
两位已经熟识的“老友”,热情的一阵寒暄,对彼此来到这里的目的都不言自明,在没有太多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这种异国他乡的“巧遇”,总是让人格外高兴。
“哎,紧赶慢赶的还是来晚了点,据说这最后几场比赛的门票特别难弄,没办法,我也只好向卡塔尔的阿勒萨尼王储求助了。”
“呃,法比奥你竟然认识阿勒萨尼王储?那帮我也弄几张决赛的门票吧!”
“呵呵,没问题!”
第3卷 第333章 年轻人的舞台[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