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英雄问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宴宫廷君臣议二制[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朕的左膀右臂,现在都不在了,国有疑难可问谁啊?今天,不能让在座的功臣冷了心。御史大夫冯去疾辅佐朕,日夜忧心,当升为右丞相。廷尉李斯当初劝朕建立郡县制,功劳不小,理应擢升为左丞相。副将军冯劫文武全才,应升为御史大夫。正监蒙毅升为廷尉。王贲为大将军。国尉一职非蒙恬将军莫属,可他在外面带兵,不便授予,等他功成身返之日再领此职,其余的官员全都进爵一级。”秦始皇于是将印绶赐给了冯去疾和李斯等人,将国尉一职自领。从此,牢牢控制了兵权,还说:“凡是兴士被甲,用兵在五十人以上者,都必须有朕的兵符才能调动。”群臣齐呼万岁。

    仆射周青臣见皇帝重新任命了将相,站出来恭维道:“陛下,从前秦国的疆土不过千里之大,如今却仰仗陛下的神威,平定四海,制服了南方、北方的异族人。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当今天下没有战乱,百姓安居乐业,您的大业必将传承千秋万代。臣以为从古至今,杰出的帝王很多,可像陛下这样的圣主,还找不到第二位了!”秦始皇听见恭维之词,乐不可支。博士淳于越忽然道:“陛下,臣认为仆射说的话不中听!”秦始皇问怎么不中听。淳于越忧心忡忡地说:“臣听说周朝享国八百年,这都是因为周天子分封子弟和功臣来做枝辅的缘故。如今陛下君临天下,而皇家子弟都是普通人,您的亲族中无一人能享有封地且统领军队,万一朝廷出现了像田常一类的乱臣,如何能应急?事情不效法古制而能长久的,臣从未听说!周仆射又当面奉承陛下,空发献媚之词,加深您的过失,他怎能算是忠臣啊?”秦始皇默然,思忖良久,心想自己二十多个儿子确无一人能封土掌兵,现在蒙恬率大军在外,朝中万一有什么事情,如何能应急?淳于越之言确实也有道理啊!就对淳于越道:“卿之言甚是,你想的周到,想的长远,分封制确实也有它的长处啊!”

    李斯听了这话,心中一怔,他想自己反对攻打匈奴,却让皇帝看到了他的短处。作为丞相,就应该出将入相,和前朝的名贤巨擘并驾齐驱,可他武略不足,在军事上屡屡输给尉缭。不过尉缭现在走了,走的好啊,走的是时候,不然这丞相的位子怎么会轮到自己?现在既然皇帝已经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今后还能不能继续做主要的辅臣呢?从前,李斯反对分封制,力挺郡县制。如今鲍白令之、淳于越这些臭书呆子又重新提起分封制,这不是和我作对吗?李斯想到这里,心中就燃起了一股妒忌之火,便起身奏道:“陛下,五帝的制度不重复,夏、商、周三代的举措不沿袭,因为治国之道没有定术。臣认为治理国家最主要的就是要勤于思变。您现在建立了流传百世的郡县制,这时亘古未有的新体制,难道是那些迂腐的读书人所能明白的?况且淳于越他们所说的都是前代的旧事,那就更不足以效法了。东周之时,诸侯并起,群雄纷争,每个国家都把那些游说之士称作是贤人,因此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现在天下复归一统,车同轨,书同文,法令一致,国家百废待兴。臣以为:老百姓就应该安分守己地耕作;工匠应尽责尽职地做工;士兵就应该舍生忘死的为国开边守土;而官吏们,更应该按照国家的法律,不询私情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天下就能大治。而现在所谓的学者,只因自己读了一点古书,就寻章摘句,故弄玄虚,用浮华的言辞攻击国家的大政方略。他们本就不识大体,不通时变,还常常信口雌黄,谈论什么效法古制,效法古制。臣以为长此下去,人们的思想必定会产生混乱。这种现象如不趁早警惕,祸乱将由此而生啊!”

    淳于越闻言大惊。秦始皇道:“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旧话了,不过今天重新提起,也没什么。此事关系到朕的千秋伟业!你们下去再好好议一议,看看谁有高明见解,然后写成奏章呈交上来,朕还要仔细斟酎。”群臣齐声答道:“遵命!”

第十八章 宴宫廷君臣议二制[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