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萧何拒荐呈宏论[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管事情的真相不得而知,可是他为了防民之口,牵连到太多无辜之人。如今皇帝又大兴土木,北修长城,南凿五岭,西起阿房,东开大道。全国服徭役的壮丁超过百万,眼下百姓有倒悬之急,生灵有涂炭之祸。‘吾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岂能忍心看到百姓如此生活?假如我接受了御史的推荐,入朝侍奉在皇帝的身边,以我的个性和良知,必然要据理力争,劝谏主上,使其约束自己而宽待海内,还要改变政策,重整乾坤。可是当今的始皇帝是一个性情暴躁又极端苛薄的人,他对政见不同的臣子不是罢黜就是流放,从不讲仁爱和宽容。听说李斯丞相的女婿也因为违反禁令而被坑杀,我萧何怎么能够辅佐这样的君王呢?假如我强以仁义来开导规劝,必然要招来杀身之祸,于其自投罗网送命,倒不如退而隐形以保身,以待时清。有道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凤翱翔于万仞兮,非梧不栖。如今王道扭曲,仁义被废,所以说,有德行的人是不能够以身处高下来定位,何必一定要去朝廷为政?”
萧何说到这里,喝了一口茶,就站起身来,看着满脸惊恐的曹参又接着说:“孔子生前之所以周游列国而饱经风霜,是因为他的道不能为世人所知啊!圣人通过自己的言行和笃志表达了社会的良知,伸张了正义,故而他的教化遍及天下。现在始皇帝焚书坑儒,禁绝百家之言,尤其是孔、孟的言论,这是为什么?就是因为圣人之道至大,天下不能容纳,所以皇帝曾经在泰山下,把齐鲁的读书人说成是保守、迂腐、不识时务,后来又说成是扰乱社会,危害国家的人,这是极端崇尚法制的害处啊!试想一个读书人如果不能对客观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个个蝇营狗苟,投其君上的喜好,追随他征战杀伐,强迫百姓驯顺,那么天地间的浩然正气还有谁来发扬光大呢?所以当今的秦国,正人君子都隐退了,大贤名哲都躲到深山中去了,他们宁可贫穷而短寿,也绝不富贵而损德。列子乘风而行,飘然自得,驾轻就熟,十五天就是一个来回,这是他对求福的事从来没有追求过,而是他顺应了天地万物的本性,驾驭着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的境地,这是多么的逍遥自在啊!所以说:修养高的人能顺其自然的发展而忘掉自己,休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大德行与学问的人无意于求名。我萧何虽为小吏,甘愿乐此清贫,抱守纯志,这就是我不愿意去朝廷做官的原因啊!不是老弟以朋友之情见问,我也决不会拿肺腑之言回答老弟。又因秦法严苛,胡乱地议论朝政是要治罪的,就连听者都要牵连。所以把老弟请到密室中来谈,请您也要保守秘密哟!”曹参非常吃惊地站起身来,深深的鞠了一躬,道:“我已经知道了您的志向,怎敢妄言!怎敢妄言啊!”从此对萧何更加敬重。
又根据考试的成绩,县令将狱掾曹参提升为县丞来接替萧何。夏侯婴升为县尉的佐吏将尉。亭长刘季调到县中任门尉。还要选拔一位武功高强的人担任狱掾,来接替曹参掌管刑狱。一日县令请萧何与县尉万俟突、曹参等人一起商议选拔武才的事情。县令道:“全县有武艺的人很多,怎样才能选出最出色的?大家说说各自的想法。”萧何道:“不如在县中举办一场比武大赛,夺得武魁者,就让他来担任狱掾?”县令也很赞同,就让萧何写了一份告示,说明情况,然后把告示张贴出去。萧何欣然领命,告示上写着:全县身怀绝技的子弟,在某年某月某日,到县中来比武,希望所有的人互相告知。
隆冬季节,在城外一条偏避的小路上,周勃给别人办完了丧事后回家,这时天空中飘起了雪花。周勃双手笼在袖筒里,还不时的把手送到嘴边哈会热气。忽然一个趔趄,周勃那高大的身躯栽倒在了一片湿滑的雪地里,他愣了片刻,便跃起身来,这时发现他拿的那支箫管也掉在了地上,就生气地捡起来又准备扔掉。可是他举起来的手又慢慢地缩了回来,他没有勇气将这玩意抛弃,因为它是命根子,吃饭碗,没了它今后还怎么糊口?自己又没有土地,亲戚也是葭莩之亲。周勃想到这里,只好用袖子擦了擦箫管上的泥巴,便爬上了一座土丘吹箫解闷,他想借此发泄心中的愤懑,诉说不堪回首的往事,以寄予无尽的哀思。
一会儿,箫声响起,声音抑扬顿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真是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千百年来,中华大地上不知有多少怀才不遇的英雄志士,在他们还没有干出丰功伟绩之前,都是如此的落魄不堪。此时的周勃正是如此,他寂寞难耐,孤愤不已。真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第三十一章 萧何拒荐呈宏论[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