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50再造中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7章 伍崇曜召集茶商[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p;伍崇曜的地位一落千丈。因为战后五口通商,十三行失去贸易垄断地位,伍家的怡和行生意也大不如前。

    这次,伍崇曜召集茶商,正是想商议实行茶叶专卖,维持茶叶垄断。想当年,伍家之所以崛起,就是伍秉鉴长袖善舞,把全国茶叶生意垄断在伍家怡和行。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伍秉鉴很有手腕,同行、茶商、洋人都感其恩德。伍秉鉴做大生意,往往拉同行一起,把利润分给同行。茶叶垄断,就能维持高价,防止茶种外流,茶商也乐意这样干。

    甚至,就连洋人也愿意为伍秉鉴效劳。有一次,美国商人索萨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多银元。他无力偿还,被清廷禁止离开中国。听说这件事后,伍秉鉴主动找来索萨,并当着索萨的面,将欠条撕毁。

    伍崇曜却缺少这样的商业手腕,也没有父亲伍秉鉴那样的商业号召力。他放下身段,召集茶商议事。以他的“浩官”身份,这已属于格外“折节下士”了。

    但茶商们并不领情。

    年头不一样了,现在的情形是洋人强、官府弱。别看现在官府态度强硬,但商人们心里都清楚:洋人船坚炮利,真要打起仗来,官府绝不是洋人的对手。而官府外强中干,内心非常害怕洋人。

    洋人绕过十三行直接采购茶叶,官府不管不问,就是管了,也只是虚样文章,从来不敢叫板洋人。

    有个茶商说道:“浩官提倡茶叶专卖,这原本是个极好的,先父在世时,我们一直都是这样做的。十三行统一收购茶叶,由行首与洋人谈判,抬高茶叶价格,防止茶种外流。

    “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但此事有个前提,官府要对外强硬,要支持十三行对付洋人。之前,老浩官在世时,朝廷上下都主张对外强硬。

    “洋人不服我们,官府便支持我们罢市。行首一声令下,便可撤出洋行里的中国仆人,切断洋行的粮食、蔬菜供给,洋人无不服从。

    “但现在,官府表面强硬,内里软弱,丝毫不敢过问洋人的事。咱们这个茶叶专卖,难搞呀!”:???

    首发:塔>读小说

    这个茶商说的是实情。现在广州主政的,是广东巡抚叶名琛。他和总督徐广缙一样,都是口头强硬,实际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任上无事。

    总督徐广缙因拒绝洋人入城,被朝廷赏了个男爵。但他徒有其名,已被世人看穿了底细。

    咸丰帝以为徐广缙乃国之肱骨,令他取代赛尚阿担任钦差大臣,专门负责追击太平军。哪知道,徐广缙连赛尚阿都不如,一直躲在大后方,不肯到前线指挥清军。

    太平军围广西桂林时,徐广缙躲在广东肇庆;全州之战时,徐广缙在桂林;长沙之战时,徐广缙在衡阳;武昌之战时,徐广缙在长沙……

    徐广缙走后,叶名琛办公事倒也精明强干,唯独在对待洋人问题上束手无策。他深谙徐广缙对外示强、对内躲避的把戏,嘴上强硬,实际对洋人怕得要死。

    官府不敢撑腰,茶商便不敢跟洋人作对,把茶叶卖给十三行。

    又有个茶商说道:“我们都是华商,理应联合在一起,共同对付洋商。但问题是,现在五口通商,我们不卖茶叶给洋人,上海、宁波、厦门、福州的商人却能卖茶叶给洋商。

    “特别是上海,虽是个小县城,却积极开放通商,生意都跑到了那边。江浙商人资本本就比我们多,茶商手里的茶叶量大质优。

    “我们跟洋人搞商战,等于把生意拱手让给江浙商人。到时候,茶叶都烂到自己手里,这损失怎么算?要是浩官能说服江浙茶商参与十三行茶叶专卖,我们就愿意把茶叶卖给十三行。”

    这话说的倒是实情,但在伍崇曜看来,未免是在为难自己。伍家势力一落千丈,连两广商人都搞不定,还怎么去游说江浙商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

第167章 伍崇曜召集茶商[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