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850再造中华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1章 越王[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革命,但立宪派的倒戈才是决定革命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一直到民国初年,立宪派都很有势力。袁世凯称帝,与他的政治顾问古德诺不无关系。

    古德诺是美国人,在学术界享有盛名,被美国人称为“行政学之父”。他发自内心地认为,中国需要强人政治,需要一个“帝王总统”。

    为了“公共福利”,为了中国的未来,古德诺决定维护袁世凯的权威,帮袁世凯起草了《中华民国约法》。这个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是袁世凯称帝的序曲

    学者出身的古德诺,没有认识到民国政治的诡谲。袁世凯备受鼓舞,最终称帝。而古德诺也受到国内的口诛笔伐,几乎身败名裂。

    唐约翰是美国人,追求平等自由。连唐约翰也作此表态,杨?@称王再无顾虑。

    杨?@来了兴趣,问道:“假若我要称王,诸位以为该取什么王号?”

    眼见杨?@在称王问题上口气松动,众心腹大受鼓舞。冯可钦抢先说道: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周朝奠定了华夏的文化基础,出现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尊王,即尊崇周王的权力,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攘夷,即中原华族对外族的侵扰进行抵御。

    “大元帅不如定王号为周王,既有推翻夏商之意,又可高举‘尊王攘夷的旗号。当下华夏内忧外患,大元帅称周王,号召天下尊王攘夷,颇能引起国人共鸣。”

    “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该词本意为“尊勤君王,攘斥外夷”,后来演化为具备复杂含义的政治术语,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区的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满清入主燕京时,朝鲜士人便有“尊王攘夷”的说法,以“小中华”自居。朝鲜人认为中华已经亡国,朝鲜将保留中华衣冠、儒家文脉。

    日本幕府末期,下级武士亦组织起激烈的“尊王攘夷”运动,成功推翻幕府,为明治维新扫清了障碍。

    杨?@觉得,称周王可以与“尊王攘夷”搭上边,但总觉得王号不美,如有瑕疵,又过于响亮,容易暴露他的雄心壮志,进而引起咸丰、洪杨警惕。

    陆雨晨则说道:“不如称楚王。楚地代指南国,称楚王可以宣示军政府对南方的主权。”

    唐约翰热爱中华文化,虽然称不上学富五车,此刻也建议道:

    “不如称商王。商朝是华夏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统一王朝,又有商业、商人之意。大元帅称商王,可以体现出重商主义倾向。”

    这个说法倒令人耳目一新。在华夏历史上,鲜有以商王做王号的。

    塔读告在线免。费阅读!

    杨?@继续说道:“如今,我们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局势变化很快。也许,我现在称越王,过不了几年就会称帝。待到称帝时,咱们再光明正大地选个好的帝号、好的国号吧。

    “称王只是其次,最要紧的,还是要尽快攻占两广全境,尽快在占领区内推动均田工作。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在1854年初完成。”

    众人喜形于色,为之振奋不已。

第241章 越王[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