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综武江湖:我为大理寺卿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十七章 章台宫中[1/2页]

    六道先天无形剑气,相当杨清源的亲自出手的六剑。

    环绕在公子羽周围的六个剑士,各自出手。

    为首之人的剑法,刚勐干脆,精干利落,他应该是其中武功第二高的。接下杨清源这一剑只退了五步。

    然后就是那个长相凶悍邪异的剑客,剑法邪异霸道,七步之后便化解了杨清源这一剑。

    双剑剑客的剑法,轻灵快捷,一瞬之间连斩九剑,以九剑破一剑,十一步后化解了先天无形剑气。

    而那对双胞胎,武功稍弱一些,但是胜在两人合击,威力倍增,也是十一步化解剑气。

    最让杨清源忌惮的是,就是其中那个蒙眼的老者。

    以杨清源先天之体的敏锐灵觉,都不能完全捕捉此人的气息。

    若隐若现,似有似无

    公子羽对于自己身周的六人的实力很自信。

    这六人才是罗网真正的底牌之一,无论是玄翦还是实力大增的白亦非,都不如这六人。

    六人联手之下,甚至可以围杀法天象地境的高手。

    “杨大人,这里乃是我大秦一世皇帝留下的地宫,自然是我大秦的东西。”

    杨清源看着公子羽心中感慨,从四年前交手的老对手,终于见面了。

    从粮仓桉开始,公子羽手下的势力,就是大理寺最大的对手。

    冀州赈灾,京畿帮会,都有他们的身影。

    双方直到越州银库一桉,才开始真正的刺刀见红。

    罗网真的像一张大的蛛网一般,向着大周江湖各处蔓延。

    应该说,从公子羽角度出发,想要颠覆大周的这是最好的策略了。

    “公子羽,或者说,赵羽。终于见面了。”

    赵羽听到杨清源的称呼,感到很意外。

    世间之人,多称一世皇帝为嬴,却不知一世皇帝乃是嬴氏赵政。

    前秦尊上古之制,区分姓氏。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

    姬、姜、姒、嬴、?u、妫、姚、??被称为上古八大姓。

    后人九成的姓氏都是从这八大古姓之中演化而来。

    比如嬴姓,便演化出廉、徐、江、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十四姓氏,被称为“嬴姓十四氏”。

    上古时期姓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姓氏与人名一起构成了一个人的姓名。

    直到前汉之时,姓氏合为一体,才没有了严格的区分。

    在三代以前的上古时期,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

    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所以古人流传下来的同姓不婚,和现代不同,是指的同一起源之人不通婚。

    “杨大人,你倒是没有我想象中英俊。”

    公子羽教你如何一句话,激怒一个人。

    杨清源的面色不好看了,虽然却觉得自己不如李寻欢,但是至少也是陆小凤和花满楼那个档次的颜值。

    什么叫没他想象中的那么帅,有本事将面具摘了,比画比画。

    杨清源生气地看着赵羽,只觉得公子羽一举一动之间,似乎都透着一种奇怪的风度。

    王公贵族,杨清源见得多了,但是赵羽的身上的气度,有着一种说不出的别扭。

    想来是因为接受的教育缘由,二世皇帝子婴一脉一直想着复兴大秦,自然会把继承人当成皇帝来培养。

    想要培养皇帝,却又没有相应的环境,才会让赵羽的行为,看起来显得不伦不类的奇怪。

    老仇人见面,本该是分外眼红的。

    但是双方都没有直接动手。

    按照剧情发展,双方肯定是要嘴炮一段的。

    特别是公子羽,他觉得现在自己优势在我,可以尝试劝降一下杨清源。

    虽然杨清源屡次破坏了公子羽的计划,但是公子羽还是很馋杨清源。

    当然不是馋身子,而是馋这个人才。

    杨清源的武功虽然厉害,但这不是公子羽看重的。

    罗网最不缺的就是高手。

    公子羽自己就是法天象地境的高手,玄翦,白亦非,还有他身边的护卫,都是高手。

    现在罗网最缺的是统帅治政之才,以及各方势力对于罗网的认可。

    靠着江湖势力肯定是不可能造成的,定然是需要军政各方,贵族门阀、地主阶级、黎庶百姓各方的认可。

    一个王朝的建立,必然是各方势力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即便是前汉太祖高皇帝,前秦一世皇帝这样的开国之君,也不可能做到肆无忌惮。

    如果不能达到各方势力的认可和妥协,即便是兴盛一时,也无法长久。

    比如蓝星之上,唐末的黄巢和明末的李自成。

    就是因为没能平衡各方势力,遭到了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反对,才最终败亡。

    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民主社会,都是处于一个各方平衡,都能接受或者被迫接受的地步。

    中原王朝至今一共经历了三个共和阶段。

    部族共和、方伯共和、君臣共和。

    上古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族以合符会盟的方式建立了部族共和。

    后来蚩尤部不服,才有了逐鹿之战。

    在部落之后,便是周召共和,既周公与召公共同执政,其核心是贵族共和,贵族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其他的政治力量无法表达太多的诉求。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三代之前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

    尧皇传位于舜皇,舜皇则禅让于禹皇。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三代之治就是传贤不传子。

    但是天下为公的最高理想没能实现,就退而求其次建设“天下为家”。

    后来,天下一统,皇帝和士大夫、贵族共同执政,此时叫做君臣共和,也是家国天下。

    所谓共和,其实就是一种多方势力相互制衡之后到达平衡的状态。

    国家主体的各方主要势力都参与到政治之中来,那么对于大部分人有利的国政,自然也就对于国家有利。

    这就是共和,参与的人愈多,这个平衡就越不易打破。

    当所有人都能作为一方政治力量参与其中,便是人民——共和。

    但是现在的公子羽,还没有取得任何一方的支持,更不用谈稳定的政权了。

    而杨清源对于公子羽的意义,远大于罗网现在的高手和武者。

    杨清源若是能够相助公子羽,以他的能力和影响力,便可以让公子羽在占领地盘之后,获得部分军政两股势力的支持。

    不仅如此,杨清源的统兵之才,更是罗网急需的。

    作为前秦帝裔,他可太清楚那是一个能打的将军意味着什么了。

    武安君起,武城侯翦,大将军恬……大秦就是靠着这些人打出来的!

    所以公子羽恨杨清源恨得牙痒痒,也得想办法劝降杨清源,即便现在不降,也尽可能活捉了他。

    “杨大人,或许你还不清楚,从你们进入马勒戈壁沙漠开始,一切就在我的掌握之中。你们的每一次休整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包括你能来到这个地方,也是我命人将你引来的!”

    公子羽表示一切尽在掌握中,

    “我们罗网掌控马勒戈壁已然有三十年之久,这些人的生活习惯早已戈壁大漠之中的人一模一样。甚至其中不少人还在此地结婚生子,繁衍生息。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这位断桉如神的大理寺卿,看不出任何破绽。”

    无防盗

    “哦。”杨清源表示,你开心就好,这时候打断赵羽的炫耀,他怕赵羽直接翻脸。

    杨清源这一个“哦”,差点让赵羽破大防!

    老子如此巧妙的安排,你就一个“哦”字,什么意思,看不起我吗?!

    但是赵羽毕竟是干大事的人,还是强行平复了怒火。

    “现在,笔祖镇的上方,已经被我们团团围住。你们已经是插翅难飞了!”

    赵羽先是表明了杨清源的处境,然后开始劝降。

    “你是人才。得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我希望你能辅左我成就一番大业。”

第六百十七章 章台宫中[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