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说各地方言的老头[2/2页]
“河南济源?”胡顺唐完全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
“嗯,他的老伴说不定是河南人。”
“不一定。”胡顺唐否定道。因为从刚才老头儿所说的两地方言来看,老头儿会说至少两种以上的方言,也许老太太也能说相同的方言。因为河南话还算好,大部分都能听明白,但长沙话和闽南语很难听懂,这两夫妇总不之为北平语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一直到195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把普通话的定义增补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并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为准。基于这一点,建国前后的普通话是有细微的差别的,可这个老头儿现在所说的却是非常标准的建国后定下的普通话,换言之,这个老头儿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至少也是从50、60年代后才搬迁到这里来。
不过从年龄上来看,这个老头儿至少70好几了,反推回去差不多应该是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的人,以正常的道理来推算,除非这个老头儿是当时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才会去学习标准的普通话,一般的百姓,特别是农民,不可能会说这么标准的普通话,不管他原先是什么地方的人,如果是巴蜀境内的人,那更不可能会说如此标准的普通话。
胡顺唐更加留意那个老头儿的一举一动,看见那个一脸怒气的老头儿拿着柴刀在阿柱眼前比划着,作势要砍下去的模样,不过更奇怪的是阿柱,因为此时的阿柱竟向后退了好几步,随之还回头向灵车的方向看了一眼,眼神中充满了一种恐惧,而看向灵车方向的原因好像是在——求救!
“再夫久!再夫久!啊侬别个侬久了!”老头儿一边向阿柱逼近,一边喊道。
“浙江话。”狄施阗解释道。老头儿突然变了浙江话,大体上来说应该属于浙江金华话,意思是“再不走,再不走,我赶你走了!”
阿柱又向后退了两步,双手松散开来,并不像先前那样握成拳状。
人如果极度害怕的情况下,同时也在行走,那么手掌会下意识地松开,让你神经放松的刹那,又会握成拳状,大部分人都意识不到,这仅仅是一种神经反应。
胡顺唐留意到这个细节,心想一个在鬼市中行走自如的人,走到这里竟然会害怕一个拿着柴刀的老头子?这未免太不符合情理了。
“下车看看。”胡顺唐说完,打开车门,慢慢走到阿柱的身后,担心自己的行为会激怒那个老头儿。
老头儿依然举着柴刀,对走近的胡顺唐视而不见,而且这样的叫喊并没有将村子中其他的居民给引出来,整条街道上如今只有老头儿、阿柱和胡顺唐三个人,冷清得有点可怕。
“小赤佬,侬再勿走,阿拉就勿客气了!”老头儿这次用了上海话。
一直留意老头儿举动和表情的胡顺唐,发现这个老头儿每次开口说出一个不同地方的方言时,脸上的表情和五官都会出现细微的变化,不是眉头挑动,就是嘴唇拉扯的幅度变大,或者说眼神收放的程度不一,看起来就像——不是一个人在说不同的话,相反像是不同的人在说不同地方的方言。
还有刚才闪过的那个人影,这代表什么?
胡顺唐慢慢侧过身子,向灵车的方向轻轻招了招手,示意狄施阗下车。
第五十一章 说各地方言的老头[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