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1章 你们不要圣人的脸,朕还要呢!赐爵文昌侯,建河西[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然了,这个值,说得很苦涩。

    “退朝吧。”朱祁钰心情不佳。

    下了朝,朱祁钰沉默不语。

    宫人都知道皇爷心情不好,没人敢触霉头。

    进了勤政殿,处置政务。

    “打回去,重批!”

    “这本,批的都是什么屁话!河南备操军是他能置喙的?打回去,重批!”

    “什么无当军沿路烧杀抢掠,如瓦剌兵袭扰内地,让朕把无当军诏回京?朕是让他们去江西的,在河南烧杀谁了?难道朕还能把他们都诏回来,统统砍头吗?”

    “司礼监都是怎么批的?允允允,就知道允!让张永滚过来!”

    朱祁钰把奏章摔在地上。

    勤政殿所有宫人趴伏在地上,大气儿不敢喘。

    张永收到口谕,小跑着过来,小太监叮嘱他,皇爷正在气头上。

    进了勤政殿,他趴在地上。

    “司礼监就是这么批阅奏章吗?”

    朱祁钰让他捡起来,自己看:“什么都允允允,你要把无当军调回来干什么?砍头吗?”

    “不就杀了几个人嘛!”

    “哪次行军,沿路不被劫掠?地方官员,提前通知百姓躲开就好了!这还用朕教吗?”

    “难道因为几个百姓的死活,就让军队停止行军吗?江西不要了?”

    “再说了,军队会抢那些穷苦百姓吗?百姓们连衣服都没有,吃都吃不饱,抢他们干什么?”

    “抢的还不都是士绅富户?”

    “哼,这些地方官的君父不是朕,是那些士绅富户!”

    “朕一清二楚,所以他们急了,生气了,向中枢叫苦呢!跟朕叫屈呢!”

    “张永,这点常识都不知道,你怎么当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当不了就滚蛋!”

    “不会批就别批!”

    朱祁钰暴怒。

    张永吓得不停磕头。

    “磕头磕头,就知道磕头认错?是磕头虫吗?”

    朱祁钰寒着脸问:“为什么批允?谁教你的?”

    张永浑身一抖:“回、回皇爷的话,无人教奴婢,奴婢以为无当军出京是震慑作用,不应扰民……”

    啪!

    朱祁钰直接将茶杯砸在他脸上:“不应扰民?那干脆派大军,扑杀了他们好不好?把他们家人都杀光了,好不好?”

    “奴婢知错,奴婢知错!”张永额头被打破了,鲜血淋漓。

    “朕派无当军干什么去了?”

    朱祁钰冷冷道:“江西重要,还是几个屁民重要?”

    “死了就死了,难道真让无当军的士卒偿命不成?”

    “你是让他们去剿匪,还是去造朕的反啊?长没长脑子!”

    “剿匪剿匪,谁是民?谁是匪?土匪为何能在山里住着?”

    “若是没有士绅富户保着,他们能活到今天?”

    “士卒不杀人,如何有凶性?如何做朕的刀?”

    “长没长脑子!”

    “奴婢知错了!”张永瑟瑟发抖。

    伺候皇爷很多年了,他第一次对皇爷产生了入骨的恐惧,仿佛,一头猛虎盯着他一般。

    “该怎么批?”朱祁钰问他。

    “应、应该批,中枢会派御史去调查。”张永脑子还算正常。

    朱祁钰语气稍缓:“调查之后呢?”

    “把被杀的百姓渊源调查出来,和上奏的南阳知府联系起来,查出贪腐大案,以案掩案。”张永小心翼翼道。

    “你这不会吗?”

    朱祁钰看着他,语气幽然:“你是晕了头了,还是飘了?”

    “难道不知道,有些人不能动吗?”朱祁钰一字一顿。

    “奴婢知错。”张永不停磕头。

    他却是飘了,以为掌控了皇权的皇帝,就是万能的,想处置谁就处置谁,所以直接就朱批了。

    他借的是皇帝的势。

    “他们在京中,想杀便杀,有错必罚,可出了京,因为这点小事就又打又杀的,你真就不怕黄袍加身?”朱祁钰目光阴冷。

    “奴婢知道错了!”张永真心知道错了。

    “做事动动脑子。”

    朱祁钰缓了口气:“让南阳知府,拨一笔钱,给那些受难百姓买副棺材,葬了吧。”

    他没说给其赏赐。

    若是贫民百姓的话,棺材也不会落在他们头上,发出去也被贪没了,赏与不赏,没有区别。

    若是士绅富户,他们压根就不缺钱,人都死了,赐口棺材也就够了。

    “皇爷仁爱。”张永吹捧。

    “哼,仁爱?朕若是真仁爱,就该给他们报仇。”

    朱祁钰挥挥手:“此事到此为止,不许再议。”

    “以后怎么朱批,懂了吗?”

    “回皇爷的话,奴婢懂了。”张永拼命磕头。

    “这次朕不处置,再有下次,你便不要当这个大?了。”朱祁钰目光阴冷。

    若是他没看,直接批复下去。

    无当军军心何在?

    李震会不会被心中恐惧的兵卒披上黄袍,李震能敢反抗吗?不得捏着鼻子认下?

    然后,李震带着人流窜进入湖广,如何剿?要花多少钱?花多少精力?

    别忘了,李震就是在湖广起家的,对湖广了如指掌,兜个几年圈子肯定没事。

    名将种子的李震没了,朝中勋臣会不会都有反心?

    又要花多少钱镇抚?湖广还会残破成什么样子?

    张永真是一点脑子都没有!

    这种事岂能摆在台面上说?

    这个南阳知府也该死!一点都不知道体谅中枢!

    这等没有政治素养的人,也能当知府?

    “奴婢谢皇爷体恤!”张永哭个没完。

    “别哭了,找个太医治治,去吧。”

    哭哭啼啼的,朱祁钰看着心烦。

    打发走张永,朱祁钰眸光如刀:“宣方瑛来!”

    “皇爷,河套急报。”谷有之从门外进来。

    朱祁钰打开,眉头皱起。

    范广禀报,瓦剌虽退,却有从漠北游牧过来的蒙人,进入河套放牧,被范广率军击退数次,仍屡禁不止。

    范广的意思是沿着黄河,修建长城。

    “靡费甚大啊。”

    朱祁钰目光闪烁:“总不能占一块地,就修建一段长城吧。”

    “在河套驻军,河套供养不起的,得从南方运粮,耗费太大了。”

    “若不清理,把汉人移民过去,岂不前脚落户,他们后脚就逃跑了?”

    “安全都保证不了,谁能不跑?不能怪他们。”

    “怎么办呢?”

    朱祁钰思量着。

    这个时候,方瑛走了进来,叩拜行礼。

    朱祁钰没抬头,也没让他起来。

    方瑛不敢动弹,近来皇帝威势太重,他可不敢触霉头。

    过了很久,双腿都跪麻了。

    朱祁钰才放下密奏:“南和伯来了?”

    一听称呼。

    方瑛心里咯噔一下,皇帝表示亲切的时候,会直接叫名字,叫起官称或者爵位,绝对是心里有火。

    “陛下,微臣在这候着呢。”方瑛把姿态放得极低。

    别看他手里有兵权,皇帝一句话,就让他丢掉。

    军队中,勋臣、文臣和太监三权分立,钱粮又死死攥在宫中,军饷由太监掌控着。

    文臣又都是皇帝挑选进来的,太监又有宫中的计相盯着。

    而且,皇帝又有严令,统兵、调兵、出兵的权力收回军机处。

    作为总兵的方瑛,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调兵权在皇帝手里呢。

    别看军队是他方瑛一手建起来的,哪怕在军营里,皇帝派两个太监,就能拿下他,没人敢说个不字。

    “朕听说你侄女儿,要做耿裕的续弦啊。”

    方瑛脸色急变。

    他多次叮嘱弟弟方瑞了,不能和文臣交集!绝对不能!

    他本身领兵,是勋臣出身,二儿子方涵又要尚公主,他家会成为外戚。

    怎么还能和文臣纠葛呢?

    活腻味了!

    朝堂上三方平衡,你占了两方还不满足,想把好处全占了?

    那是取死之道!

    “微臣不知道这件事!求陛下明鉴!”方瑛小心翼翼。

    “耿裕是个人才啊,其人是景泰五年的进士,他爹耿九畴,更是朕的肱骨,一门两进士,都是有能力的人。”

    朱祁钰笑道:“方瑞家的丫头,朕没见过,想来也是虎父虎女,难得,是一段好姻缘。”

    咕噜!

    方瑛惊恐地吞了口吐沫。

    皇帝的话,得反着听!

    就是说,你敢结,朕就敢杀!

    勋臣和文人勾连,要干什么?做权臣吗?

    “陛下您谬赞了,您没见过微臣的侄女儿,之所以没送进宫中伺候,是因为长相太丑,如今十六岁了,尚且找不到婆家。”

    “微臣那个弟弟,您也清楚,提笼架鸟、斗寄走狗,那是高手。”

    “让他办点正事,想都别想。”

    “耿裕,微臣见过,那是一表人才,又是进士出身,又有父亲耿九畴坐镇朝中,前途无量。”

    “那是方瑞能高攀的吗?”

    “微臣虽然不知道,但您这一说,微臣都能猜到,方瑞这门亲事是怎么来的,肯定是方瑞仗着您的势,逼耿裕续弦的!”

    “您也知道,方涵那小子要尚公主,家里最开心的莫过于方瑞了,他没少打着您的名头,在外面充大爷。”

    “那耿裕和亡妻,伉俪情深,他们亲手种下一棵枇杷树。”

    “奈何其亡妻命不好,留下两个孩子,撒手人寰了。”

    “方瑞肯定是逼婚!”

    “微臣回家,就打断他的狗腿,让他在家里呆着,婚事也绝对不能再提!”

    “微臣想着,微臣侄女的长相,能嫁个农户就不错了。”

    方瑛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

    却对皇帝的心思了如指掌。

    皇帝不能允许勋臣和文臣越界,他干脆把弟弟方瑞踢出去,做挡箭牌,还毁了侄女的好婚事。

    朱祁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能爬到这个位置的,没有傻子。

    方瑛说的都是对的。

    和锦衣卫传来的情报,一模一样。

    表情惟妙惟肖的,应该是没骗人。

    若是骗人,说明方瑛演技精湛,以后要防着点。

    “方瑞确实不争气,景泰六年,在宫中当了两个月的带刀侍卫,朕就找不到他人影了。”

    “朕派太监去抓,结果在勾栏瓦舍把他找出来了。”

    “朕还让人打了个十板子,结果什么用都没有。”

    “他那个人不坏的。”

    “让他女儿嫁给农户,反而显得朕对他刻薄了。”

    “李震的儿子李昂成婚了吗?”

    朱祁钰问。

    方瑛心里一跳,难道李震出了什么事?

    “回陛下,李昂已经成婚了。”

    “他次子李昱呢?”朱祁钰又问。

    “李昱尚未成婚。”

    朱祁钰道:“那便让方瑞的女儿,嫁给李昱吧,他父亲李震是你手下,方瑞是你亲弟弟,亲上加亲,朕看着挺好。”

    咯噔!

    方瑛脸色一变,皇帝的话得反着听!

    他被叫到勤政殿,一顿夹枪带棒,问题不是出在方瑞身上,而是李震啊!

    李震到底做了什么事,惹得皇帝震怒了?

    “回陛下,李昱今年才十二岁啊,微臣那侄女已经十六岁了……”

    “无妨,亲上加亲,不在乎年纪,女儿家大几岁更好。”朱祁钰道。

    方瑛却知道,皇帝没让他起来,说明没消火呢。

    “陛下,微臣侄女样貌丑陋,拿不出手啊。”方瑛苦笑。

    朱祁钰又坚持几次。

    方瑛坚决不同意。

    “反倒是朕乱点鸳鸯谱了?”

    朱祁钰叹了口气:“起来吧方瑛。”

    果然!

    若是答应,他方瑛就该死了!

    你和李震关系已经这般亲近了,还要亲上加亲,要干什么?造反吗?

    方瑛知道,他必须和李震做切割了。

    “南阳知府上奏疏,说无当军在当地做了些错事,你和李震亲近,给他写封信,告诉他收敛一些。”

    朱祁钰说出真实目的。

    李震不在京中,他就敲打他的老上司方瑛。

    等你回了京,再算账。

    他之所以敲打,也是让李震放心,皇帝已经敲打过了,回京最多被罚一场,不至于被夺爵闲住,自然不会产生反叛的心思。

    这也是武将的心思。

    皇帝必须掌握武将的心思,否则,领军在外的武将,会不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呢?

    防范武将,要比防范文臣更甚,自古只有武将造反,谁听过文臣当皇帝了?

    “微臣遵旨!”方瑛不敢问。

    “方毅在宫中做的不错,朕很看好他。”朱祁钰立刻转移话题,仿佛说李震的话,只是漫不经心的提点。

    让方瑛自己领会吧。

    领会不到,就换个人吧。

    “微臣代犬子谢陛下。”

    方瑛十分谨慎,跪下道:“也请陛下切莫溺爱于他,务必严格要求他,微臣在他这个年纪,已经跟随父亲征战天下了。”

    “嗯,玉不琢不成器,在宫中的侍卫、宫女,朕都希望他们成材,以后成为朝堂上的中流砥柱啊!”

    朱祁钰站起来,亲手扶起方瑛:“他们的父祖,为朕效力,他们也为朕效劳,日后成为一段佳话,名垂青史。”

    “话说回来,方才范广传来密奏,说不断有漠北部落南移,侵扰河套。”

    “范广想建长城来守,你怎么看?”

    朱祁钰让太监抱来一个锦墩,让他坐下。

    方瑛沾着半边,不敢放肆。

    皇帝的威势太重,而且喜怒无常,绝不可在这种小地方,惹得皇帝不快。

    “大明收复河套之后,微臣也翻阅了典籍。”

    “对河套此地,稍有见解。”

    “范宁远想建长城,无非是给新移民过去的百姓一个安心。”

    “我大明百姓,看到城关,方能安心。”

    “安心才能安家,才能在河套上繁衍生息,把自己变成河套人。”

    “陛下,您也清楚,在边关住的百姓,常年受到漠北侵袭,心里都有提防感,和不安全感。”

    “所以修建了长城,才能安百姓的心。”

    方瑛从这个角度,剖析修建长城的必要性。

    “可河套是平原,山脉低矮,如何依山修建长城?没有险峻地势,修出来的长城,又有什么用呢?”

    “无非就是个安人心的摆设罢了。”

    “而且,耗费太大了!”

    “先不说花多少钱,就是征召民夫,需要征召多少?”

    “朕都担心,修建一半,漠北部族打过来,民夫四散逃跑,冲个几次,民夫死伤多少?如何再征召?哪有那么多民夫被征召的?”

    “届时,朕还要不要河套了?”

    朱祁钰苦笑:“方瑛,城池能安汉人之心,却让蒙人恐惧啊。”

    “河套、乃至西北,如今都是汉胡杂居,不能只考虑汉人,忽视蒙人啊。”

    “朕还想以河套为中心,收胡人入汉呢。”

    “河套,千头万绪,难啊。”

    方瑛面露难色:“陛下,那就只能驻军在河套,常年打仗,可河套如此贫瘠,如何负担大军啊?”

    “所以朕才让你帮忙参谋参谋。”朱祁钰道。

    方瑛犯了难。

    盯着地图,思索半晌,喃喃自语道:“若是钱粮充裕就好了。”

    “你说什么?”朱祁钰问。

    “微臣说钱粮,如果河套能自给自足,能供养大军,就无须担心了。”

    玉米、地瓜、土豆,都在哪里啊!

    朱祁钰上前,指着地图说:“你看看,若是沟通这几条河水,就能走漕运了。”

    “陛下万万不可!”

    方瑛脸色急变,跪在地上:“我们能走漕运,瓦剌、鞑靼就能走这条河,攻打京城!京城绝对不容有失!”

    “朕知道,就是说说。”

    朱祁钰觉得收河套有些急了,没做好准备,更没有和瓦剌、鞑靼一战之力,就贸然收复了河套。

    这下头疼了。

    说放弃吧,他的脸往哪搁?

    不放弃吧,屯守大军来守,守到什么时候是个头?需要耗费多少钱粮?

    原本就贫瘠的河套,被数万大军驻守着,岂不更加荒凉?

    还治理个屁了!

    朱祁钰目光闪烁。

    “陛下,微臣倒是有一个办法。”

    方瑛忽然道:“陛下,可在河套设卫所,将所有河套民户变成军户,让他们农忙时种粮,农闲时操练,战时就顶上去,半农半兵。”

    “可真是越活越回去啊。”朱祁钰叹了口气。

    方瑛神色赧然:“微臣知道陛下想废除天下卫所,奈何朝堂实在供养不了天下大军啊。”

    “只能先用着,等朝堂宽裕了,再慢慢裁撤便是。”

    “陛下,不如多多分一些田土给军户。”

    朱祁钰举棋不定。

    再立卫所,是开历史的倒车,卫所制在宣德朝就开始崩溃,到了现如今,就剩个名头了。

    如今,也到了该改革的时候,难道河套还要开历史的倒车?

    求订阅!

    (本章完)

第131章 你们不要圣人的脸,朕还要呢!赐爵文昌侯,建河西[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