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4章 大旱之后大雨,泡烂的京师![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中枢免了今年的粮赋。”

    “过了秋,受灾严重的地方,就酌情赈济,不能家家发粮食。”

    叶盛的意思是,保障中枢粮食为主,酌情赈济,放弃一些该放弃的。

    朱祁钰微微颔首:“叶卿之言有理。”

    “安南是产粮大国吧?”

    “不如大明与安南修好,哪怕退让些土地,也从安南购买些粮食,走水运入京。”

    “度过今年灾年就行。”

    可朱祁钰刚说完,朝臣一愣一愣的。

    “陛下,安南是产粮大国?”胡?趼?逞纫臁

    “难道不是吗?”朱祁钰记得,东南亚都是产粮区啊。

    “老臣只知道占城稻,颇为高产,但没听说过安南是产粮大国呀。”

    胡?醵急慌?铝耍骸扒氡菹略首祭铣迹?厝ゲ橐徊橛览殖?榈担?羰前材鲜遣?复蠊???鲁??位岱牌?兀俊

    其实,这个年代红河平原还未开发的。

    但还是比其他地区富裕一些的,确实产粮,但完全不是后世那般产粮数额恐怖的地区。

    “安南就是产粮大国。”朱祁钰非常确定。

    见皇帝信誓旦旦的,胡?蹙褂屑阜中亩?骸叭舭材险媸遣?复蠊??铣贾С直菹率栈匕材希

    朱祁钰眼睛一亮。

    “但据老臣所知,安南极为穷困,若非曾是汉土,太宗皇帝也不想收归。”

    “宣德朝,朝堂每年都要往安南砸海量的银子。”

    “而且安南百姓尚不归附,经常造反,行政压力巨大。”

    “所以朝堂才渐渐后退。”

    “若安南真是产粮大国,大明便举全国之力拿下来,又有何难?”

    “到时候,老臣亲自去治理安南,看谁敢造反!”

    胡?跻馄?绶ⅰ

    大明有个底气。

    大明放弃安南,主要原因是行政成本高,没有甜头。

    若安南产粮,大明吞并一个安南,岂不手到擒来?

    “老太傅霸气!”

    朱祁钰站起来:“朕非常肯定,安南就是产粮大国,安南一地之粮,能支撑半个大明!”

    什么?

    朝臣面面相觑,都搜肠刮肚的回想,关于安南的记录。

    安南真是天选之地?

    那宣德朝为何要放弃?

    朝臣都被皇帝忽悠懵了。

    “老太傅,安南真是陛下说的宝地?”张凤小声问。

    胡?跻餐?耍骸跋铝顺?腿ゲ楣榈怠!

    张凤小声嘀咕道:“若安南是产粮大国,宣德朝怎么会放弃呢?”

    是啊。

    朝堂就算争权夺利,那也不都是傻子呀。

    为何边地不断被放弃,两京十三省不肯丢掉呢,因为利益驱使呀,两京十三省被汉人耕耘两千年,土地成熟,非常富庶,边地都是穷困地带,吞下去没油水。

    归根结底,要有利益。

    “丢了不可怕,只要有利可图,再打回来有什么难的!”胡?跻馄?绶ⅰ

    张凤点头同意。

    “陛下!”

    王越一瘸一拐出班,跪在地上:“据臣记得的,安南极为穷困,虽然水稻能一年两熟,但雨季一来,雨水冲刷之下,土地肥力被雨水冲刷走,导致土地极为贫瘠。”

    “微臣记得红熙元年,安南一亩地两熟稻亩产22斤,只够一个成年人一个多月的口粮。”

    “在微臣的记忆里,绝对没有安南亩产极高的记载。”

    “并没有!”

    王越博闻强识,记忆力极佳。

    奉天殿窃窃私语,王越说得对嘛,天朝尚且不是粮食大国,安南区区下国,凭什么产出那么多粮食?

    安南人吃不饱肚子才是正确的嘛。

    奉天殿上下都是这样认为的,戴着有瑟眼镜,居高临下地看待世界,所以把通往世界的大门关闭起来,在国门内夜郎自大。

    朱祁钰却懵了,如果这个时代,安南贫瘠,那东南亚是怎么变成粮食大国的?

    “老臣回去查阅一番便知道了。”胡?醺?实鄹鎏ń紫隆

    君臣都比较尴尬。

    胡?跆?盗甘炒蠊??畹惴⒈?スゴ颉

    还第一次见到胡?跞绱耸??

    “买粮食是重中之重。”

    朱祁钰尴尬结束。

    奉天殿陷入僵局,耿九畴咳嗽一声:“启禀陛下,东吁王朝屡屡掠边于云南,云南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又有打一场麓川之战?”朱祁钰冷笑。

    前些年,大家还以三征麓川而弹冠相庆呢。

    但现在,皇帝以麓川为耻。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赢了一个小小的麓川,有什么好吹嘘的?”

    “看看打赢后的战果,朕都难以启齿!”

    “朕不打没有把握的仗。”

    “掠边就掠边,告诉王文,暂且忍耐便是。”

    “等朕打退了鞑靼。”

    “再在云南练兵,好好教训这个麓川和东吁,朕把大明的疆域,一口气推到海边去!”

    “如今朝堂没钱没粮,不宜再开边衅。”

    这话说进朝臣的心坎儿上了。

    要是皇帝一味穷兵黩武,那才是最恐怖的。

    为了打仗,不顾老百姓休养生息,最后除了皇帝得到千古一帝的美名,百姓活得不如狗。

    那才是百官们最怕的皇帝。

    幸好,当今皇帝虽然暴戾,却知道怜悯民力。

    “今年朝堂的目标,是让百姓过个安稳年,少受些罪。”

    “积蓄实力,增强国力。”

    “至于云南,传旨王文,加快修驰道的速度,大力怀柔土司治下的土人,化土为汉。”

    朱祁钰微微停顿:

    “诸卿,麓川真的很难打吗?”

    “绝不是!”

    “凭借大明的实力,若在内地,打一百个麓川,都没问题!”

    “但在云南,一个麓川,就能让大明陨落。”

    “朕敢断言,再打一次麓川,换上大明的精锐部队去,也照样打不过麓川。”

    “原因什么?大家想过吗?”

    “因为云南虽是大明治下,其实大明军是客场作战,那些土司和大明不是一条心的。”

    “云南的当务之急,不是什么麓川,而是快速怀柔土司。”

    “借用土司的实力,驱逐麓川,守住边境线。”

    “等到明年,朕再着手清理云南,只有化土为汉,把云南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大明领土。”

    “到时候自然瓜熟蒂落,朕就给麓川点颜色看看。”

    “大明不出手则已,出手就让令其亡国灭种!”

    “朕正愁治理黄河缺人呢,等朕灭了一国,就驱逐其国民,为大明修建黄河!”

    “朕要用他国的钱,治我们的河;用他们的人,修我们的河!”

    “传旨给王文,和个个土司搞好关系,令土司子女入中原,领略中原风采。”

    “多多给赏赐,对麓川也要该低头就低头,能怀柔尽量怀柔。”

    “为了积蓄力量,趴伏下去,并不是耻辱的事。”

    “耻辱的是,站不起来!”

    “趴下去,可以,但要站起来!”

    朱祁钰厉声道:“今天忍辱偷生,是为了明天打死他们!”

    “诸卿,西南、西北、两广都不能乱。”

    “如今朝堂的心思都在北方,哪怕对海盗,咱们该低头,也得低头。”

    “朕不想浪费民力,让老百姓受苦,去穷兵黩武的打仗。”

    “朕要治理国家的同时,循序渐进的打仗,一点点蚕食敌人。”

    “让大明的百姓过上好日子,蚕食掉周围所有敌人,这些都是朕这个皇帝该做的事。”

    听朱祁钰长篇大论说完。

    奉天殿朝臣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胡?趼?承牢浚?艋实矍畋?蛭洌??拍咽苣亍

    为何文官不喜欢打仗。

    打仗受苦的是百姓,他们学的圣贤书,告诉他们要爱民如子。

    虽然他们自己不愿做,但希望皇帝能做到。

    “外面的雨还那么大。”

    朱祁钰叹息:“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停啊。”

    这人也怪。

    前些天盼着下雨,这回下雨了,反而盼着什么时候停。

    “退朝吧,朕回乾清宫处置政务,今日雨大,有任何事下奏章入宫,朕随时都看。”

    朱祁钰走下丹陛。

    “臣等恭送陛下!”

    出了殿,几个太监撑伞,朱祁钰登上御辇,返回乾清宫。

    朱祁钰透过窗子看了一眼:“多事之秋啊,边境全都不安定,得腾出手来,慢慢破局。”

    处置了两个时辰的政务。

    朱祁钰活动的间隙,冯孝小心翼翼道:“皇爷,晋商还在西华门外候着呢。”

    “啊?”

    朱祁钰都给他们忘了,忍俊不禁:“让他们回去吧,等雨停了,朕再诏见他们。”

    他们淋了十个时辰的雨,结果皇帝的面都没见到,又被赶回去了。

    “这楚王府不安分啊。”

    这是年富上的奏章。

    年富带人去楚王府抄家,结果抄了个寂寞。

    楚王府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了。

    “朱?悄兀俊敝炱铑谖省

    “回皇爷,已经押解出京去凤阳了。”冯孝回禀。

    “赐死。”

    朱祁钰目光凌厉:“传旨楚王府上下,一律赐死!”

    冯孝吓了一跳,赶紧去传旨。

    “传旨给年富,把和楚王有姻亲的家族,一概抓起来,令他们共补齐一千万两银子,补不齐的就送去河套做苦力。”

    嘶!

    冯孝倒吸口冷气,一千万银子,皇帝这是摆明了削了和楚王有姻亲的家族啊。

    这是报复!

    楚王府被搬空,财货能去哪?

    肯定是他家的亲戚家里啊,这一代楚王没儿子,兄弟又都在京师,肯定进他妻妾娘家口袋了。

    敢动朕的东西,活得不耐烦了!

    年富没写楚藩其他郡王,想来那些人不敢明目张胆和朝堂作对。

    偷着藏一些肯定是有的,但大概不差,也就过去了。

    像楚王做得这么明显的,跟找死有什么区别?

    那就成全你们喽?

    “你亲自去宗人府传旨,因楚王府贪婪,降格东安王朱季?W、大冶王朱季?胛?蚬????A艚??牛?∠?诼弧!

    朱祁钰更狠。

    把楚王的两个弟弟给降格了,又削了宗禄,他们靠什么活呢?

    皇帝不管。

    之前出了政策,允许将军参加科举。

    想活下去,就得参加科举,考个进士,否则只能饿死了。

    因为楚王没儿子,所以惩罚他弟弟。

    很合理。

    “传旨给年富,以后这等小事不必上报,该怎么处置就怎么处置。”朱祁钰让怀恩亲自写密奏回复。

    有意历练怀恩的能力。

    怀恩确实够聪明,又有文采,他有意提拔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外面雨声淅淅沥沥。

    朱祁钰在灯下处置奏章。

    过了很久,冯孝小声道:“皇爷,雨势变小了?”

    朱祁钰放下笔墨,走到窗口:“下了几个时辰了?”

    “回皇爷,近十三个时辰了。”

    “传旨户部,注意汛灾,做好京畿防汛。”朱祁钰让人快去传旨,令耿九畴动起来。

    户部已经忙开了。

    大雨下了十三个时辰,有些人家被水冲走了,京中受灾情况还好些,京外不少人家,前几天还过得不错,结果被大雨冲没了。

    京畿各条河都在涨水。

    “快派人守住金水河,金水河绝对不能涨水!”耿九畴厉声道。

    金水河关乎紫禁城,一旦涨水,被淹的就是皇宫了。

    他担不起这个责任。

    同时,派人入宫请圣旨,调水军屯守金水河,护住皇宫。

    朱祁钰收到耿九畴请旨,微微颔首:“告诉他,皇宫无须担心,皇宫排水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不会有事,反倒是河水沿岸的百姓,怕是要受灾了。”

    “令户部派人下去,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赈灾。”

    朱祁钰关心百姓。

    到了夜里时,雨才停。

    整整下了十五个时辰。

    “希望不要再下了。”朱祁钰满腹愁肠,辗转反侧。

    大殿里很潮。

    被褥也潮。

    他觉得景泰八年,是个多事之年,处处不顺。

    打赢了瓦剌,来了鞑靼。

    麓川、东吁掠边。

    两广有异动。

    国内也不安稳,尚且有宣镇、山西、山东、湖南、湖北、江西需要犁清。

    今年粮食问题会更大。

    若救济不及时,不知道有多少百姓,会沦为流民,最终成为一具白骨。

    人口是国力,能保全尽量保全吧。

    今年实在太不顺了。

    胡思乱想中,迷迷糊糊睡过去。

    翌日,下了朝。

    朱祁钰去西华门。

    晋商诸多股在宫门口跪着。

    前天跪了一晚上,挨了一晚上的雨浇,结果皇帝没来。

    浇了十几个时辰。

    回去都发烧了。

    今天拖着病体来西华门叩见。

    吱嘎,吱嘎!

    西华门的大门开启,御辇出来。

    朱祁钰走下御辇,坐在门洞子里的龙椅上,门外的商贾看不到皇帝的面庞。

    “诸位为国朝做的贡献,朕看到了。”

    朱祁钰缓缓道:“所以朕赐下一个科举名额,你们可有推举出来,谁参加科举啊?”

    一句话,把本想团结一致的晋商,直接分崩离析。

    为了这个名额,大家能打破脑袋。

    商户啊,谁不想变成民户,拥有科举的资格?

    不然,他们为什么大肆投资读书人,即便那些读书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他们还像狗皮膏药一样粘着人家。

    图什么?

    不就是官位嘛!

    “因为你们的贡献,宣镇、河套才能重建。”

    “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朱祁钰捡好听的说。

    晋商下意识以为皇帝是嘉奖他们呢。

    “平阳张氏,可有人在?”朱祁钰问。

    “草民张昌,叩见陛下!”

    一个垂垂老者膝行出来,脸上看不出喜和忧。

    “你跟张仁孝什么关系?”朱祁钰问。

    “回陛下,草民是张仁孝叔叔辈的,但是远支族叔。”张昌话很少。

    “平阳张氏,在晋商当中也是了不得的。”

    朱祁钰予以肯定:“只是,朕最近听说一个名字,镇边城所的张广,你认识吗?”

    太困了,欠一千字,下一章补回来!

    (本章完)

第154章 大旱之后大雨,泡烂的京师![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