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9章 改革吏治,元宵赐蟒服![2/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谷歌中文网]https://m.gugezw.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nbsp;  而厂卫还在抓人。

    有些没在会馆里的文人,番子进居住的客栈里面抓,陆陆续续往西华门押解。

    好好的元宵夜,被搞得风声鹤唳。

    这些人,要在西华门跪一夜。

    宫内,朱祁钰各宫赐宴后,他早早睡了。

    翌日清早。

    朱祁钰神采奕奕锻炼,乘坐御辇上早朝。

    今天早朝上,很多官员来得都早。

    “诸卿来得够早呀。”

    朱祁钰轻笑着掠过跪伏的百官,走上丹陛,坐在龙椅上:“平身吧。”

    “谢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朝臣磕头,才慢慢站起来。

    孙原贞跪在地上:“老臣请罪,老臣孩儿不孝,诽谤君上,当诛之!”

    朱祁钰早晨也听说了,孙原贞的傻儿子也在西华门前跪着呢。

    宫中很多侍卫,都在西华门前跪着呢。

    “孙卿,生此不孝子,不是你的错呀,是他天性使然。”

    朱祁钰抿嘴而乐:“朕拿着也没办法呀,要不你回去掐死算了,省着让你头疼。”

    朝臣明白了。

    固安公主不孝。

    皇帝就让天下百官,甚至天下士绅家庭儿子都不孝。

    孙原贞真想答应下来。

    “孙卿,朕开个玩笑。”

    “儿子不孝,也不能真掐死吧?”

    “别往心里去。”

    朱祁钰哂笑:“就像朕的固安,何其忤逆?”

    “朕这个当爹的,不也拿她没辙吗?”

    “这不,打发去浣衣局洗衣服去了。”

    “昨天元宵,朕派人去瞧了一眼,她手都是水泡,人也瘦了,人也乖巧了。”

    “这孩子呀,最怕惯着,惯子如杀子。”

    朱祁钰不能自己丢脸,既然丢脸,就让天下人一起丢脸。

    不是朕的女儿不孝顺。

    而是时代的问题,所有孩子都不孝顺。

    孙原贞哭泣:“老臣也知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家中妇人捧着惯着,老臣又不天天在家,如何管束啊?”

    “都是同病相怜啊。”

    朱祁钰心情非常好。

    让你们看朕的笑话。

    这回朕就好好责罚你们的儿子,大家都有不孝子女,扯平了。

    “玉不琢不成器。”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等厂卫审查完毕,就让他们去工地历练。”

    “正好,百王府也要继续建造,城外的新城也要建造,就让他们去当劳力,干个一年两年,也就老实了。”

    朱祁钰淡淡道。

    朝臣顿觉可笑,自己的儿孙含着金钥匙长大,却要去工地干苦力,这是教育吗?这是惩罚?

    “陛下关怀官眷,乃天下之福!”

    胡?趿⒖痰溃骸袄铣继?的潜哂澜套樱?狈7置鳎??2灰蕴宸N?龋??潜破茸铀们诶汀!

    “君子勤小物,蕴蓄乃成行。”

    “是以用劳作的方式教子,未尝不是一道。”

    “只是陛下,老臣以为,有罚也要奖,劳作优异者,可准其回国子监、讲武堂学习一日。”

    朱祁钰颔首:“老太傅深得教育精髓,不然怎么会教出两个优秀的儿子呢!”

    怎么听着不像好话呢?

    “呈上来!”

    两个太监,捧着两个托盘进来。

    然后由两个太监给展开。

    是两件羽绒服。

    外衬是红色蟒服,里面加了层羽绒内衬。

    “这是皇家商行新琢磨出来的衣式,朕赐名叫羽绒服。”

    朱祁钰笑道:“这是由鹅绒制成的,三九寒天穿着也不会感到冷,非常暖和。”

    朝臣看着眼馋。

    但是,蟒服,只有皇帝、诸王才能穿。

    朝臣是不能穿蟒服的,哪怕是大朝会上,也不允许穿蟒服!(文官穿蟒服从弘治十六年开始)

    “自古以来,无人臣穿蟒服者!”

    朱祁钰站起来:“但朕要改一改,于国有大功者,可特赐蟒服!上朝可穿着蟒服上朝!此乃特赐!”

    哗!

    朝臣一片哗然,皇帝这是要提高臣子的地位。

    也在下降诸王的地位。

    太祖建藩于各地,给藩王巨大的权力。

    从太宗皇帝开始,代代皇帝,都执拗于削藩,终于在景泰皇帝手中,终结了藩王外封的局面。

    但是!

    藩王哪怕在京中,地位也是高绝。

    在皇帝面前是虫,出去了,连于谦、胡?醵嫉猛吮苋?帷

    盖因从服饰上就能判断出来,谁是王,谁是臣。

    皇帝用臣权,混合王权,降低王权的同时,又提高臣权。

    “陛下,赐臣子蟒服,怕是于理不合呀!”王?反对,反正他也得不到。

    按照皇帝的标准,怕是只有于谦能得一件。

    “祖制也没说,不允许赐百官蟒服啊?”

    “这是赐!”

    “无诏穿蟒服者,诛九族!”

    朱祁钰笑道:“朕穿的龙袍,以九龙五爪为尊,亲王为四爪,此乃古制。”

    “从即日起,亲王改为八龙四爪。”

    “郡王改为七龙四爪。”

    “将军及将军以下不得穿蟒袍!”

    “而臣子,御赐蟒服,为六龙四爪,赐郡王服方可穿七龙四爪服!”

    皇帝进一步削弱王权,又限制臣权。

    以前亲王,是可以穿九龙四爪的,四爪龙称之为蟒,所以叫蟒服。

    改制之后,只有皇帝才能穿九条龙的衣服。

    又加强了皇权。

    朝臣一看,才发现这身蟒服,确实只有六条龙。

    “于国有大功者,当赐蟒服!”

    朱祁钰认真:“这大明第一件蟒服,应该赐给对大明江山社稷最大的那个人!”

    “于谦!”

    当出头鸟的滋味不好受啊。

    于谦跪伏在地,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我低调。

    “赐服!”

    朱祁钰绕过龙案,站在丹陛之上:“这大明第一个臣子穿蟒服的人,该是你于谦!”

    “当彪炳史书,为后世所称赞!”

    “特赐恩去后殿更衣!”

    这就穿上啊?

    于谦赶紧磕头:“微臣谢陛下天恩,微臣必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两件蟒服,赐给于谦一件。

    另一件该赐给胡?趿税桑

    胡?跣男哪钅畹模?蚕氪┐?????疡?

    可等了半天,皇帝没后话了。

    不禁心里失望。

    “这第二件蟒服!”

    朱祁钰沉默许久,才开口。

    让你胡?踝蛲砀疫度烹蓿

    想为文人出头?

    你是朕的狗,不该帮着别人咬朕?

    “老太傅扶立之恩,稳定朝局之能,为朝政夙兴夜寐,不图回报,如诸葛武侯在世。”

    朱祁钰道:“这第二件蟒服,就赐给胡?酰

    胡?跣睦锼闪丝谄?

    磕头谢恩。

    “以后,于国有大功者,为国开疆拓土者,为朝政鞠躬尽瘁者,为朝局做出突出贡献者!”

    “皆可凭功,赐蟒服!”

    “上朝可穿着蟒服上朝!”

    圣旨传下,必然引起天下哗然。

    蟒服呀,不管怎么说,也是提升了臣权。

    于谦换了蟒服进来,一身红衣,金龙浮于衣上,再次磕头叩拜谢恩:“陛下,这蟒服甚是暖和,是何材料所做?”

    “鹅绒。”

    朱祁钰对于谦还算满意,昨晚他没搀和文官的事,说明他把自己当成了勋贵。

    所以,今天特赐大明第一件臣子穿的蟒服。

    于谦闻了闻:“微臣并没闻到白鹅羽毛的臭味呀?”

    “这就是皇家商行研制出来的方法。”

    “朕千思万想,想到了穿羽绒服,抵御漠北极寒天气。”

    朱祁钰笑道:“邢国公,你告诉诸卿,穿着这身羽绒服,能不能去塞北生存?”

    于谦明白了,皇帝用这羽绒服解决穿衣问题。

    “微臣刚刚穿了片刻,便觉得浑身暖和,如同烘烤火炉一般。”于谦觉得暖和。

    胡?趸涣蓑??隼矗?簿醯酶裢饷迫取

    但更多的是荣耀!

    他历经五朝,老了老了成为吏部尚书,天官。

    又被赐予蟒服,这辈子算是值了。

    “陛下,老臣以为,推广此物,我大明能统治漠北!”胡?醵?实鄣男乃肌

    用蟒服来推广羽绒服。

    把羽绒服的价值炒高。

    让商贾去做羽绒服的生意,一来能增加鸭子、白鹅的养殖,提供肉类;

    二来能降低羽绒服成本,让羽绒服加快在民间推广。

    “大明统治漠北,有三个难题。”

    “其一粮食,有玉米三宝在手,粮食问题会得到解决的。”

    “其二取暖,如今有了煤炭,取暖问题应该问题不大。”

    “其三就是穿衣取暖了,以前需要用棉花,而棉花价高,普通百姓用不起的。”

    “尤其是更远的北方,棉袄也无法更好的御寒,这羽绒服却能。”

    朱祁钰笑道:“朕已经让皇家商行,制成十几件羽绒服,赐给李贤、商辂、原杰、寇深、俞山、刘广衡,以及神英、房能、范?N、范炅、陶瑾、顾荣、牛珍等镇守边将的名臣名将。”

    “他们在边疆戍卫,十分辛苦,这个年肯定是没过好的。”

    “朕的赏赐轻于鸿毛,却重于泰山。”

    朱祁钰是真能自夸呀。

    看着朝臣眼巴巴的样子。

    “尔等也有,京师用不着太厚的羽绒服,皇家商行为重臣都准备了一件,稍后便赐下去。”

    皇帝用羽绒服,堵住了所有人的嘴。

    谨防百官帮着文人说情。

    胡?醯阶毂叩幕埃?荒苎驶厝ァ

    “诸卿,说说吏治问题吧。”

    说回正事,朱祁钰沉吟道:“去年,朕增设了很多新部门,放在各部之下,但有的和各部职能部门相悖。”

    “朕看呀,应该该合并的合并,精简吏治,才是正事。”

    这件事,讨论很久了。

    皇帝想增设一部,但朝臣认为会造成职能臃肿,对吏治无益,效仿宋朝的冗官。

    “六部,朕想以部司局科行事。”

    “清吏司单独提出来,成立一个司,而不是在六部下都设清吏司。”

    “六部职能完全明确划分清楚,彼此协作、牵制。”

    “诸卿意下如何?”

    朱祁钰话音方落。

    就遭到群臣的反对:“陛下,六部清吏司,虽然是一个名字,其实职能完全不同,单独提出来,如何成立新部门?”

    “就说吏部,文选、考功、验封、稽勋四个清吏司。”

    “清吏司只是挂个后缀罢了。”

    皇帝要削弱六部的权力,往内阁、军机处收权。

    变相增加皇权。

    “名字之争没有必要。”

    朱祁钰道:“朕的意思,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

    朝臣咀嚼着,改革吏治,关乎着各方利益。

    新设容易,裁撤可就难了。

    “陛下,老臣以为,设司厅局科更加合理一些。”

    胡?跽遄玫溃骸耙蛭?鞑慷加兴疚裉???骺疲?柙谒局?拢??岳铣既衔???帽染指摺!

    部司厅局科,五级行政,又要多一级的人。

    行政费用提高了。

    “司和局已经够用了,何必多加一个厅呢?”

    王复认为:“厅可单独于外,在国朝统治松散地区,设厅,由中枢直管。”

    这是用厅,替代都指挥司。

    改革吏治,千难万难。

    “朕也认为,多设厅一级,会造成冗官的局面。”

    朱祁钰琢磨着:“司务厅是掌文书的,仅仅九品而已,提到局往上,完全没必要了。”

    “这样吧,就先设部司局科,将厅设在地方。”

    “各司主官由右侍郎兼任,仍为正三品。”

    “司下设局,局主官为郎中,仍为正五品。”

    “局下设科,科主官为员外郎,仍为从五品。”

    换汤不换药。

    胡?醣硎痉炊裕骸氨菹拢?沂汤捎捎沂汤杉嫒嗡镜闹鞴伲?疵夤?谏莩蓿?鞑壳謇羲镜闹鞴僦皇抢芍卸?选!

    “原部门不变,新设的司为右侍郎兼任。”

    “适当的合并、裁撤。”

    朱祁钰也是深思熟虑的。

    “陛下思虑甚是,但右侍郎要增加很多位,行政开支又要增加了呀。”王复提议。

    “无妨,只要多多遴选能吏即可。”

    朱祁钰继续说:

    “朕以为,户部的仓库,为局一级,设一仓储局,管辖所有仓库。”

    “而原提举司、钞纸局、印钞局,其实已经无用了,干脆革掉。”

    宝钞已经发行不下去了。

    留之无用。

    耿九畴脸色发苦,这是削户部的权呀。

    “陛下,仓储极为重要,设局难以通下所有仓储,干脆设仓储司,同下户部内所有仓储。”王复提议。

    朱祁钰颔首:“就设仓储司,右侍郎兼任仓储司主官。”

    朝臣对此没有异议。

    “陛下,那银钞该怎么办?”耿九畴道。

    “单独设银钱提举司、商业提举司、农业提举司、治水提举司、医药提举司、教育提举司、宗录司。”

    一口气,单设七个提举司。

    “陛下,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胡?醯谝桓龇炊裕骸霸?揭┚志凸挥昧耍???⑸桃怠⑴┮悼扇牖Р浚?槐匾?ザ郎杷尽!

    “治水司、教育司、宗录司倒是需要,但主官官职不能太高,朝堂支撑不起俸禄开支。”

    “尽量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即可。”

    朝臣也觉得是。

    皇帝太狠了,一口气设了七个司。

    大明总共才几个司?

    “不能入户部。”

    “朕打算改银锭为银币,银钱提举司要单独设司。”

    “商业司必须要设,一是要管商贾,二是收税,宫中的钞关,也会归于商业司。”

    “而农业司,更是国之根本,农业局不够规格,未来推广玉米三宝,都需要农业司。”

    “医药司按照朕的意思是,先设个空架子,还是原来局的配置,只是叫司而已,官职一应不变,但太医院设在医药司之下。

    “将惠民药局单独提出来。”

    “再设一医学堂,就将原太医院内部的学习堂提出来即可。”

    “医药司还可设一个书局,用来整理、编纂、推广医书。”

    朱祁钰认为很有必要。

    而分配局,仍然设在吏部之下。

    七个单独司,还得详细划分。

    “陛下呀,这要增加多少官吏呀?”

    姚夔苦笑:“中枢设了,地方设不设呢?”

    “地方酌情设,比如治水司,在需要治水的地方,设一治水厅,治水之后,降格为治水局,用来维护水道。”

    这一听,怕是要征召更多的官吏。

    而且,这些官吏是不能裁撤的。

    “陛下万万不行!”

    胡?豕蛟诘厣希骸鞍凑漳?饷此悖??泄倮粢?黾右槐堆剑∧窃趺葱校俊

    “一是国家朝政负担不起这么多人的开支。”

    “二是,民间官吏,名为官吏,实为地方一霸,陛下多设官吏,就是多了几头老虎,去撕咬百姓罢了!”

    “官吏当精简,而不该多设!”

    “大明多有全才,一司多用,方是正理。”

    朝臣都赞同胡?醯幕啊

    “官吏如坐寇,朕心知肚明。”

    朱祁钰斟酌道:“未来,朕打算不设吏。”

    “吏也由朝堂支付俸禄,吏也进入考核,可升迁。”

    “绝不能放任吏员在地方做大。”

    此话一出,朝臣苦笑:“陛下,钱从何来呀?俸禄从何而来呀?”

    皇帝这是管杀不管埋。

    “都是后话,以后走到哪一步看到哪一步。”

    想有钱,必须得开海。

    永乐朝那么多军费,主要来源是海上的钱。

    海商个个富得流油,把他们都杀了,钱也来了。

    “陛下开疆拓土,要建更多的省份,已经需要大量官吏了,若还放开吏员的限制,中枢怕是支撑不下去呀。”

    胡?醯幕耙?鸸裁?

    虽然皇帝抢了很多钱,但钱实在不经花,估计很快就要见底了。

    今天有加更!改完就更!

    (本章完)

第239章 改革吏治,元宵赐蟒服![2/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