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界纪 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24章 矿源融合[1/2页]

    融合后的先天矿源,显然就不是常规矿源。所以,矿脉的培养,那就更需要精细的控制。而且,现在的先天矿源,出产矿石的方式也不一样了。本来,这三种矿源,出产的矿石是局部的。依柏旦就不说了,而其余两种矿脉,也都是如同长斑一般。

    而当其完美融合后,出产的矿脉就真变成了,脉络一般的模式。除了主脉外,还会分出许多支脉。很显然,主脉是不能开采的。可以被开采的,是伸出地面的支脉。所以,如何控制主脉的衍伸,正是目前需要考虑的。

    于此,一行人当然是想,直接衍伸成一个阵法。但很显然,如此一步到位的做法,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阵法需要许多不同的节点。而矿脉,自然是越顺畅越好。两者之间,就是一个彻底的矛盾体。所以,阵法的问题,就只能从支脉上想办法。

    有鉴于此,对矿脉最后的衍伸方式,自然就是圆环式的衍伸。如此一来,不仅能让矿脉分布更均匀。其中的能量交流效果,也能达到顶峰。最重要的,还是衍伸的支脉,有更高的可塑性。同时,也有极高的承载能力。这件事,倒也没有什么好争议的。

    在讨论好这件事后,矿脉的培育也正式开始了。而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先天矿源,送至地底深处。其位置,不能超过地下暗河,也不能放在地下暗河当中。同时,距离太远或太近也不好。因为,这样会直接影响,主脉的衍伸范围。也就是说,这会直接影响城池的大小。

    说到送矿源下去,挖洞和地质检测,显然也是准备步骤之一。不过,挖洞这件事,阵法同样可以做到。只是,想要挖至足够的深度,显然就需要不少阵盘。更重要的是,矿源送下去后,是需要进行填埋的。而阵盘挖洞,显然就不会有余泥。

    这件事,问题也不大。最麻烦的,还是之后的扩张问题。距离太远,自然不方便控制。可范围太小,显然也是不合适的。所以,矿道的打造,也成为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完成了这一系列的麻烦事,就需要一行人轮流驻守了。毕竟,这可是一件,枯燥又漫长的工作。

    同样的,这样的工作,也可以交给机械设备去完成。但很显然,矿脉能量的把控,机械显然是代替不了的。毕竟,这其中的变化,是没有任何规律可言。并且,也只能在问题发生时,迅速的进行补够工作。偷懒的结果,就只有前功尽弃一途。

    所以,如此枯燥又关键的工作,肯定是不能交给窦彬这种人。不过,柏金光的那性格,倒也相当合适。只是,建城的工作可不止这些。为此,这工作就只能交给,吴信邦这阴煞四人了。而且,韦佑传这十四人当中,也就这四人最合适。

    安排好这四人后,也该决定三煞城的分布问题。对此,原本的方案,则是内外城的模式。然而,内外城这种模式,其实是很不利发展的。尤其是,时间久了之后,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所以,出来关键的位置,还是用回区域制更好。

    在这种基础上,内外城的模式,也可以进行适应性的改变。例如说,城主府与城池本身,就可以分割开来。又或者说,设立一个个独立区域,分布在三煞城各处。其用处,可以是练兵的训练场,也可以是城卫军的办公地点等。

    而如此的两个方案,聂丞琮都打算用。不过,三煞城的正中心,却不是城主府。而是三煞城的矿区入口,以及城卫军总部。所谓的城主府,就只是一个概念。也就目前而言,城主府指的是那个,承载悬浮别墅的平台。但这个平台,却不止承载这一个功能。

    因为,这个平台的位置,是正好盖着那矿区出口。同时,平台底层的外墙,也是该区域的城墙。也就是说,进入大门后,也仅仅只是步入该区域。之后,再进入一道大门,才是真正的平台一层。这么做的原因,除了提高迷惑效果外,就是提升空间利用率。

    当然,进入该区域的,就只有两种人。要么,就是进入地下的矿工。要么,即使三煞城的管理层。至于,进入该区域后的空地。大部分都用作仓库,再分出一部分,用于原矿石的加工。而这两方面,都可以用机械代替。但也不代表,可以免去监控的人员。

    同时,平台的一层当中,可也不止矿场出入口。因为平台的一层,还有矿工宿舍,以及饭堂和警卫室。而在那出入口旁边,也有升降平台。该平台作用,自然就是把大量的矿材,运转至二层去进行加工炼制。这地方,显然就不是矿工能来的。

    毕竟,平台二层是三煞城,主要的产品制作区。所以,运货的必然是警卫。同时,触碰货物的必然是机械。而监控整个过程的警卫,也必然是三煞城内部的人。这件事,现在当然也只是架构。而招募工作,聂丞琮就全权放给韦佑传了。

第1824章 矿源融合[1/2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